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

第8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归纳历史事件的基本技能。 ②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搓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用起立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如果现在来的不是我,而是胡锦涛主席,你们会用什么方式欢迎他?作个模拟动作?(学生鼓掌)但如果来的是一百年前的清朝皇帝,你们又会用什么方式欢迎?也做个模拟动作?(适当活跃气氛)提出下列问题: (1)对国家最高领导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欢迎方式说明中国人的观念上有什么变化?(有了民主、平等的观念) (2)中国什么时候没有了皇帝制度?什么时候废除了三扣九拜之礼?又是什么时候从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平等的观念?这都和历史上的什么革命有关? (学生回答后小结)对,正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改变了中国人的许多观念。辛亥革命是怎么一回事?他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辛亥革命。(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建构: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投影本课知识结构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体系,强调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板书: 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辛亥革命   吹响了共和国的号角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   确立了民主共和观念 二、活动与探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奥秘 (一)下面请看历史剧《武昌起义》(邀请五位同学上来,并戴上标志) 旁白:(配合挂图《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示意图》)武汉三镇一直是长江和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10年有许多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在那里兴办的工厂,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较快。正是瞄准这个有利条件,中国同盟会决定在武汉积极准备起义,起义的主力军是倾向革命的新军,因为新军中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士兵参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又有新式武器,有的营四分之三以上都是倾向革命的军人。另外又恰巧10月一部分武汉军队被调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所以这时起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俱也。 地点:新兵工程营;人物:反动排长、金兆龙、革命党甲、革命党乙 金兆龙:同志们!听说咱们的总部被清军包围了,蒋总指挥通知我们今晚起义,大家快点准备吧! 革命军甲:是啊!听说军事筹备员刘复基在赴刑场的路上还高呼:同胞们!大家起来革命呢!我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啊! 旁白:这时反动排长及护兵进入 反动排长:你们深更半夜擦枪干什么? 金兆龙:预备不测! 旁白:反动排长大怒,上去抓住金兆龙 反动排长:你想造反吗? 金兆龙:反就反!你能怎样? 反动排长:上!把他给我抓起来! 旁白:护兵上前抓住金兆龙,金兆龙大喊道 金兆龙: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旁白:革命军甲、乙用枪托猛击反动排长和护兵的脑袋,反动排长和护兵抱头逃窜,金兆龙等举枪射击 革命军乙:走,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去! 旁白:这样,武昌起义爆发了。湖广总督瑞徵仓皇逃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因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看完历史剧《武昌起义》后思考: 1、武昌起义的主力军是谁? 2、武昌起义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3、武昌起义爆发是偶然的吗? 4、时空连线:采访金兆龙——“为什么要参加革命?” 5、武昌起义后各阶层的反映:分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清政府、立宪党人和大官僚大绅士及广大人民五个小组进行体验。 过渡:武昌起义的胜利,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火炬,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大屏幕显示P42《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要求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 (二)(用图片《孙中山》、《中华民国玉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国旗》、《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再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情景)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要求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活动设计:假如你是一个当时在南京的中学生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