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俄、日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第5课 俄、日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废除农奴制法令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学会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俄国、日本改革的学习,确立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及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日本两国通过改革也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教授新课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避免革命的改革(1861年)
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目的:(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发生革命,增强国力[提示:目的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和解放农奴]
3、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①农奴获人身自由,可拥有财产和自由择业。②农民能以赎买方式[提示:不是无偿]得到耕地和宅旁园地的土地使用权[提示:不是所有权]。③解放后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4、性质: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5、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6、作用影响评价:
①积极作用: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实现近代化目标有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农民为获得土地使用权和人身自由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上保留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专制,群众缺乏民主权,使俄国的近代化步伐沉重而缓慢[提示:缓慢原因是改革不彻底,保留封建残余。
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同时的中国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共同点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二、明治维新——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从1868年起)
1、背景、原因:①幕府统治危机,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内忧)19世纪中叶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军掌握最高权力。②1853年美国首先迫使日本签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外患)。
2、前提:以武士为主的改革派领导的倒幕运动胜利,幕府统治被推翻
3、性质:明治天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目的、目标: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有无限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取消武士特权。②经济上:学习西方,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技术[提示:它最根本,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改变原有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统一征收地税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和警察制度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提示:它对社会进步最关键]。为学习西方日本派出以岩仓俱视为首的使团出访欧美
6、意义影响:
①积极作用:最重要意义是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②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浓厚封建残余,日本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威胁亚洲和平。
启示(要结合国情实行改革开放;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要科教兴国,重视教育)。借鉴之处(学习西方,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实行义务教育。)
小结:
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的迅速提高、文化艺术成果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这两个国家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而这两个国家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等,则是这种变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尽管这种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同样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这两个国家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迅速、全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