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5
张胜利——希望工程救助第一人 * 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义务教育的普及 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说一说: 1、你正在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2、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有哪些形式? 你已经接受过哪些教育?你还准备接受 哪些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普及 说一说: 1、什么是义务教育?包括哪两个阶段? 共有几年?其法律保障是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有何重要意义? 议一议: 1、你知道这是谁的题词吗? 2、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教育实现“三个面向”? 你知道吗? 你知道什么 是希望工程吗? 1989年3月,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少工委联合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了团中央宣布,在全国正式实施以资助贫困失学孩子为目的的“希望工程”,并首先救助桃木疙瘩村小学,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10月17日上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在桃木疙瘩举行《资助就读证》颁发仪式,张胜利等11名学生身着海蓝色校服,向资助他们的叔叔阿姨一次又一次敬礼。从此,张胜利这个名字便和“希望工程”连在了一起。 桃木疙瘩村地处太行山南端的深山中,气候恶劣,水贵如油,群众生活十分困难。1989年,张胜利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随之改嫁,上三年级的张胜利和弟妹成了孤儿,从此辍学在家。 1995年9月7日,张胜利再次受到“希望工程”资助,进入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97年6月20日,张胜利完成了他两年的学业,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毕业前夕,有的同学为他在上海联系好了工作单位;有的企业扩大知名度愿意高薪聘请他到厂工作。对此,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站在了家乡的讲台上,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教学上。他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却资助着南石盆村4名贫困学生。社会各界给他本人捐助2500元,他拿出1500元资助贫困学生。 他要让希望工程精神永远点燃贫困山区的希望之光。 看一看,想一想: 你能为失学的少年朋友做点什么? 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1、文革前: 2、文革中: 3、文革后20年: 较大发展 严重破坏 (1)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邓小平 (2)特点: P119 4、新时期: 教育体制改革 (1)改革的目标: (2)改革的成绩及作用: 说一说: “文革”后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形成 培养层次分明、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 教学目标明确的教育体系。你能否各举一具体 事例加以说明? 你认识吗这些大学和服装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