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及民间习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节起源及民间习俗

清明节起源及民间习俗 ?   拂堤杨柳醉春烟   缅怀亲人寄哀思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始于周代,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主要整理和编纂的《诗经》,是记录清明节的最早文献。   2006年5月,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 “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一个周期 (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朝廷颁布的,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 《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方法,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 (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清明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 (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有一定的用意。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热闹,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 (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   《诗经》是最早记录清明的文献   《诗经》不单是一部诗歌总集,更可以称为周朝的《百科全书》。从《诗经》“风、雅、颂”来看,尤其是“颂”,可以证实这一时期的祭祀活动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据考证,这些诗词是记录清明活动最早的文献。   《诗经·小雅·蓼莪》是一篇祭祀逝去父母的诗歌范文。诗中记载:“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催人泪下的《诗经·蓼莪》告诉我们,作为儿女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房县门古寺镇等地民间至今仍保留这一传统:父母等长辈去世后,打待尸时要请“诗经童子”到自己家里咏诵《蓼莪》,悼念父母祭祀亲人。   此外,清明祭祀、缅怀先人,属于传统习俗的文化传承,无可厚非,但一些人在亲人在世时不孝敬,去世后大操大办的行为,却是对传统祭祀的误读。   民俗专家指出,厚养薄葬是古代先贤们的做法,传统的祭祀并不注重烧多少纸、立多大的碑,而是通过祭祀活动,赞扬先人的功绩、美德,并将其传承下去。古代做官的人如果父母死亡,要回家守孝3年,期满才可回去做官,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说法,就是让晚辈传承父辈优良的传统。   清明农事谚语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