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学专用课件
文献与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参考书 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3、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齐鲁书社 4、余嘉锡《余嘉锡说文献学》,上海古籍 5、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 6、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 7、王欣夫《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 8、郑鹤声《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 一,“文献”概念的起源、定义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郑玄:“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正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明焦竑:《国朝献征录》 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 文献是我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验证历史的依据,它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统则称为文献。今日所谓文献,则偏重于“文”,尤其偏重于古代的文。 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学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 文献学的目的:全面认识文献,能在众多文献中用最少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并有能力对对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较全而可靠的版本,并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 文献学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 张之洞《輶轩语·论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是:目录、版本、校勘。 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的工具。目录学即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学问。目录学向来被看成治学之门径和指南,为学中第一要紧事。 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学即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其真伪高下的专门之学。学习研究,一般以选择善本为上,引用文献同样必须注意版本。 校勘,为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恢复或接近文献原貌。校勘学即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之学。 辨伪、辑佚、标点、注译、检索等也是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文献的载体 1、甲骨:龟甲和兽骨 2、金石: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包括少量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 石主要包括碣、碑、摩崖等。 《说文》:碣,特立之石。李贤:方者谓之碑,员者谓之碣。 摩崖:天然之石。泰山摩崖 碑:墓碑、歌功颂德的碑、石经等 3、竹木 竹:将竹子破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 木:可以劈成长而窄的木片,即木简;也可以做成较宽的木板,即方版(也叫牍)。 竹木简起源较早,甲骨文即有“册”、“典”等字,册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字;典是把册放字杌子上,是会意字,即典藏之义,也可以指典藏的物体,即典册。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简的尺寸:王国维《简牍检署考》认为汉代有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等规格。《论衡·量知篇》:“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 杀青:竹简破成竹条后,要把简面刮平,再用火烤干,这个过程叫杀青。《风俗通》曰:“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折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汁也。吴越曰杀,亦治也。”所以竹简又叫杀青简、汗简、汗青,文章写好了叫“杀青”。 牍:牍是木制的,窄长条为木简,宽的就是木板,又叫牍。《论衡·量知篇》:“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尺牍:古人写信也用板牍,其长度一般为一尺,所以叫尺牍,后来就成了信件的代称。 封:信写好要用另一块竹板盖上,盖的木板叫检,检上有细槽,用于绳子捆扎,中间有方槽,用于打绳结。绳结上施以特制的泥,叫封泥,泥上再加印。这种加盖、系绳、施泥、钤印的工作叫封,所以后来信的量词就叫作封了。 编、卷:竹木简需要用绳编连起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刘向《别录》:“《孙子》,书以杀青简,编以缥(青白色)丝绳。” 编好的简册一般要卷起来保存,所以古书多称编、卷。 椠:根据《论衡》的说法,椠只是只圆木,破成片才叫板,刮削后才叫牍,但有时椠也作为板牍的代称。《西京杂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