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供参习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推断》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5个虚词的用法。 2 掌握推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基本方法。 二【考纲阐释】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明确列出“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15个常见文言虚词。要求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常见文言虚词”,是以15个为重点;二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三【知识积累】 1.识记(即背诵)常见的15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见《高三复习指导丛书语文》p·287—290页) 2.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方法(见《高三复习指导丛书语文》p·85—87页) 四【例析及练习】 第一课时 一、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⑶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 ⑷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 ⑸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 ⑹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⑺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 ⑻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规律总结 ⑴-⑺连词。分别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修饰关系。 ⑻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也可译为“你(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课堂训练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复习“何”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 ⑵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⑶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 ⑷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⑸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 ⑹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 ⑺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 ⑻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⑼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 规律总结 ⑴-⑶疑问代词。其中⑴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⑵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⑶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⑷⑸疑问副词。其中⑷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⑹-⑻【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⑼【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课堂训练 判断“何”在文段中的意义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