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一致性理论』与『归因理论』。.ppt

『认知一致性理论』与『归因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一致性理论』与『归因理论』。.ppt

第十章: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什麼? 社會認知—認知失諧、歸因論 態度的行成與改變 社會心理學:定義 定義:瞭解及解釋個體如何被他人實際的存在(贊同態度)、想像的存在(勤勉度)或隱含的存在(他人會伸出援手)而影響其個人的思考、感覺與行動。 本書的研究結果:具誇文化性?(常過度類化)(如通姦) 人們如何思考、感覺與行為有誇文化的相似性。首先探討如何思考自己與他人。 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是一種思考過程。人們知覺及解釋有關自己或他人的訊息。 兩種有關連的理論—包括『認知一致性理論』與『歸因理論』。 認知一致性理論 Festinger Calsmith 的實驗研究:目的是研究受試者是否因為期待實驗作業,而影響作業表現。測量酬勞與最後報告出的作業感覺之間的關係。 結果:僅獲一元的酬勞受試者認為作業的興趣度,遠比二十元受試者或對照組要高許多。(圖10-1)為何較少導致較多? ◎[認知失調](失諧) 較少酬勞報告興趣高,因為他們經歷認知失調(失諧)---想法與行為不一致。 所以必須找一理由,拉近行為與想法的差距。他們改變對作業的想法,配合自己的行為。減低不愉快感覺 認知失調的條件(圖10-2) [自我知覺]論 一般人認為想法引發行為,自我知覺論認為情況相反,是從自己的行為推論自己的想法(當不確定想法時,會以旁觀者角度觀察自己的行 以此理論解釋Festinger 的實驗: 認知失諧論是修改想法而自我知覺論是形成想法 , 區分---觀感清楚度與界線明確度(助選法員) 自我知覺論是歸因理論的特殊情形。 歸因理論 解決認知失諧,恢復認知一致的方法是作行為歸因。自我知覺論的核心在形成歸因。解釋自己與他人的行為(為什麼我或他這麼做?) Heider 是歸因論早期的領導者:透過歸因解釋觀察到的行為,進而指導稍後的行為。(如被撞倒,是人匆忙或魯莽,影響我們的反應) 基本歸因 基本歸因:個人(又稱內在或性格)歸因與情境歸因(事件、環境、他人]。 作歸因時常使用心智捷徑,因而可能造成決策的扭曲或偏誤 基本歸因偏誤:過度作『個人歸因』,忽略『情境歸因』是普遍現象故稱基本歸因偏誤 ◎心智捷徑與歸因偏誤 社會期許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 普遍或非普遍效果(common and uncommon effects) 個人主義(personalism) 基本歸因偏誤:過度作個人歸因,忽略情境歸 演員--觀眾效果(actor-observer effect) 自助偏誤(self-serving biases) 自我設障(self-handicapping) 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態度影響個體的思想、感覺與行為。是一種價值觀、對某人的信念或觀點。 態度是經由學習對人、事、或理念所採取得相當穩定與持久的評價。 構成的三要素:認知、行為與情感。你對人、事的態度是依你對它的思考、情感與行為而決定的。 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態度由學習而形成:獎勵或強化、觀察學習 態度的改變元素: 個人特質(動機、興趣、知識或推理技能) 訊息發送者特質(喜歡或信賴他) 訊息本身內容(論點、片面或平衡論點) 態度改變了,行為會跟著改變嗎?不一定。(尤其態度是更強烈、更特定、背後擁有更多訊息及經歷的態度) 什麼是喜歡、愛、及人際吸引? 喜歡、愛某人或被某人吸引是重要態度。這些影響態度,也被態度影響。 喜歡、愛、友誼、親密關係是重要的基本需求。 喜歡及人際吸引的理論 學習論觀點:喜歡他人常因為被他人讚美,因此為正向強化、獲得報酬。 喜歡及人際吸引理論 學習論與認知失諧論結合觀點: 公平或平衡理論認為,人們較容易被與自己有對等關係的人所吸引,即『施與受』比例平衡的人所吸引。 且會期待或努力維持關係中的獎勵與懲罰的平衡,達到認知的一致性。維持兩方等量的喜歡與不喜歡,即『互惠原則』。 愛的理論: 愛與喜歡的區分:愛是一種更強烈、更深入的情緒,兩種皆源自被吸引產生。但愛比喜歡更強烈、更直覺、更情緒性、更生理性的吸引。 理論:演化論、依附理論、愛的三角理論。 演化論、依附理論 演化論:男性與女性在愛的關係中重視的東西不同。誇文化研究皆認同的是:年輕、健康、美麗是擇偶條件。 愛的依附論:主張我們與他人產生愛的關係源自同童年期與父母的關係。與嬰兒期形成的三種『依附情結』有關。 依附的三方式:安全、焦慮矛盾、及逃避。 愛的三角理論(Sternburg) 基本元素即(1)親密(intimacy)緊密連結的感覺、分享(2) 情慾(passion)結合的強烈慾望、(3) 承諾(commitment),決定維持長期關係的想法。 三種不同的組合,產生不同種類的愛。(圖10-3)『圓熟的愛』『情慾式愛』『親密的愛』 人際吸引因素 心理學家觀察到『人際吸引』的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