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3)无论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规避原电池工作原理的4个易失分点 (1)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通过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4)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正极得到电子的总数。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D 题组二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3 4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题组二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3 4 知识梳理·题型构建 题组一 题组二 1 2 3 4 答案 B 题组二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课后作业】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A.a b c d B.a c d b C.c a b . d D.b d c a 【课后反思】 1.查漏知识点: 2.主要错题: 1.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原电池,同时请同学们再次查找相关资源,了解我国的能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2.课外探究:普通干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 搜集的有关信息:电池的发展和各种化学电池及其应用。 【百度网页】搜索网页:电池图片及电池的发展、电池的应用相关视频搜索视频资源→橙子电池,用多少橙子可以给iPhone 充电? 【课后作业】 制作设计:郑容容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七”用 太阳能电池 知识梳理 探究高考 练出高分 【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 习题 原电池构成条件(盐桥与半电池)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概念 [情境引入] [引言]同学们,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例如:通过电动机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学生活动]举出各种能量相互转变的实例。 [提问]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主要是化学能和什么能之间的转化?化学能和电能之间是否能相互转变? [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必不可少的电池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索“电池”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提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这种转变? 实现转化:设计成原电池。 [讲述] 这一现象早在1799年被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到并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展示】《伏特电池》的发明 [情境引入] 【创设情景】“我家的水果会唱歌” 【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 【实验探究】实验1和实验2,强调实验观察的有序性。 【讨论交流】 1.实验2中铜片上的气体经分析其成分为氢气,为什么铜片上有氢气生成? 2.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铜片上失去的? 【讨论归纳】 1.结合元素的去向分析,氢气应是在铜片上发生如下反应生成的:2H++2e-→H2↑ 2.由实验2可知电子不是铜失去的。猜测:可能是电子从锌片上失去经导线流到铜片上。 【启发引导】如果是电子从锌片上失去经导线流到铜片,那么导线上必然有电流通过?如何判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 【自由发言】学生各抒己见 【实验探究】 以铜、锌(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稀硫酸为主角的“声、光、电”小实验。(将实验3中的换成①贺卡/石英钟;②小电珠;③灵敏电流计中的任意一种。每一排同学任选一种)(贺卡、石英钟、小电珠等实验材料学生课前准备) 【汇报分享】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 【问题分享】 【引出概念】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动画模拟】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 【讨论交流】 1.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根据原电池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尝试解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3.尝试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小结归纳】 1.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由导线流到铜上从而在导线上产生了电流,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2.电极反应式: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 原电池知识小结(以铜—锌—稀H2S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