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晚抽薹大白菜新品种冬春17号的选育
摘 要:冬春17号是以优CMS1-8-1为母本,自交系优1-7-3为父本配置的极晚抽薹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株高43 cm,开展度52 cm,叶球中桩合抱,特紧实,单球质量2.5 kg左右,品质优;抗逆性强,特别耐湿抗寒,抗多种病害。在贵州作越冬栽培生长期可延长至145 d以上仍未熟抽薹。丰产稳产,一般每667 m2净菜产量
5 000 kg左右,是冬春季节栽培的专用品种。
关键词:大白菜;冬春17号;极晚抽薹
中图分类号:S6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2-0046-03
云贵高原地区大白菜冬春栽培历史悠久,但20世纪70年代前都是使用晚抽薹的农家品种,针对这些品种存在的缺点,不断改良,先后选育和推广了黄点心2号、优质1号、冬春号系列等品种。但随着推广区域和面积的迅速扩大及良种繁育技术的滞后,大白菜良种供不应求。为丰富大白菜品种,解决晚抽薹大白菜育种难的问题,选育了冬春17号。
1 选育过程
冬春17号的母本是以1993年从法国引进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FU27为不育源母本,多亲杂交和轮回选择等方法育成的特优选系优1-8-1为父本,通过杂交后连续多代回交转育成的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即优CMS1-8-1。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皆为100%,不育性很稳定,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配合力强,株型中等紧凑、半直立,外叶深绿,叶表起皱,叶片较厚,叶帮青绿,叶球中桩、绿白色,合抱特紧实,单球质量约2.5 kg,抗逆性强,耐湿抗寒,冬性极强,为绿体春化型,抽薹极晚,生活力强,繁种产量高,总体特征特性近于本地长期栽培的名优品种优质1号。
冬春17号的父本是以多亲杂交和轮回选择之后,再按不同的具体形态目标划分集团进行多代混选,最后选优株连续多代自交而成优的自交系1-7-3。该自交系株型中小,近直立,很紧凑,外叶黄绿色,叶片较薄,叶表较平展,叶帮白色,叶球合抱舒心,单球质量约2.0 kg,特别抗寒,很耐阴湿,抗病性强,高抗黑胫病,冬性极强,抽薹极晚,且为绿体春化类型,总体特征特性近于本地长期栽培的冬春1-7号、迟白2号,属典型的耐阴湿生态型。
2006年配置组合,2007-2008年进行越冬栽培品种比较试验,因增产优势极显著,所以2009年开始扩繁种子进行示范栽培,至2012年种子扩繁量猛增,随后示范区域扩大到省外多地;2013-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白菜越冬栽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菜2015002号。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①品种比较试验 2007-2008年在贵阳蔬菜科技示范中心进行,以贵州越冬栽培主栽培品种之一的迟白2号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四周设保护行,10月中旬育苗,11月下旬定植,高畦栽培,株行距35 cm×38 cm,翌年3月20日前后采收。结果表明,冬春17号生长势、抗逆性、抗病性、晚抽薹性均明显强于对照;叶球紧实度、单球质量、商品外观等也优于对照;2 a平均净菜产量5 683.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3.25%。
②区域试验 2013-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白菜越冬栽培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迟白2号,各试点按统一要求,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15 m2,四周设保护行;全部采用晚秋播种育苗,按当地习惯进行越冬栽培管理,翌年春季收获。表1结果表明,冬春17号2 a多点的区试均表现增产,2013年平均产量4 419.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0.2%;2014年平均产量4 578.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4.8%;2 a平均产量4 499.6 kg/667 m2,比对照平均增产32.52%。
③生产试验 因参加区域试验前,已在省内外多地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故生产试验只选在最有代表性的威宁、贵阳和独山进行。冬春17号和迟白2号各占地面积222 m2,相邻种植,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表2结果表明,冬春17号平均净菜产量5 128.6 kg/667 m2,比对照迟白2号增产29.4%,和以往的试验示范结果一致。
2.2 晚抽薹性
以贵阳地区为例,大白菜越冬栽培要经历11月至翌年3月的低温冷凉期,各月平均温度分别为11.0、7.3、4.8、7.6、11.4℃,存在很大的先期抽薹风险。区试期间在贵阳做了以下试验观察。
2013-2014年,将引进的12个国内外晚抽薹品种如京春黄、京春娃2号、强势、春夏王等和冬春17号、迟白2号,于10月28日播种育苗,12月8日定植,翌年2月18日观察。结果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经典导读探析.doc
-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交互式课堂及教学模式探索.doc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新书推荐模式研究.doc
- 基于位置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doc
- 基于物联网的港湾泊船管理系统研究.doc
- 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固定资产清查.doc
-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oc
- 基于项目驱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doc
- 基于项目学习法的“英语财经新闻节目制作”课程教学研究.doc
- 基于消费升级动机的网络营销研究.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