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层反冲洗实验-常州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滤层反冲洗实验-常州大学.ppt

染料废水由教师配制待用: 亚甲基蓝染料废水(浓度2mol/L) * * * * * * * * * 实验装置实物图3 谢 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4.活性炭吸附实验 2. 试验装置与设备 1. 试验目的与原理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 试验步骤 实验验目的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试验目的 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实验原理 化学吸附 综合吸附 物理吸附 靠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可吸附多种吸附质,形成多分子吸附层。吸附━解吸是可逆过程,在低温下就能吸附 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吸能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并具有选择性,同时是不可逆性 二种吸附往往是相伴发生,不能严格分开,是几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存在以某种吸附为主 重要定义 1.吸附平衡: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即V吸附=V解吸),即在单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变时,即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质在溶液的浓度C叫平衡浓度。 2.吸附量 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用m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x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x / m 3.吸附等温线 在一定T下,q随平衡浓度C变化的曲线(q=f(C))叫吸附等温线。用数学公式描述则叫吸附等温式。 4.吸附等温式(三种) 朗谬尔公式 表示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费兰德利希公式 表示II型吸附等温线的有BET公式 重要定义 Fruendlich表达式 : 式中:——吸附容量(mg/g); K——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 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 C——吸附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 重要定义 重要定义 为图解求常数K,n,上式转化为: 式中:C0——水中被吸附物质原始浓度(mg/L); C——被吸附物质的平衡浓度(mg/L); m——活性炭投加量(g/L)。 Company Logo 试验装置 Company Logo 实验步骤 画出标准曲线 1 配置10mg/L的亚甲兰溶液。 2 用分光光度计得出吸收与波长的关系。 3 确定产生最大吸收时的波长(给出最大吸收波长660nm) 4 将1准备的亚甲兰稀释,取0ml、2ml、6ml、10ml、14ml、18ml、22ml的10mg/L亚甲兰,用比色管定容到25ml,用分光光度计从3所得波长测得吸光度。 5 画出吸收量与亚甲兰浓度(克分子/升)的关系曲线,即标准曲线。 Company Logo 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 将活性炭粉末,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温度下烘至恒重。 2 在三角玻璃瓶中,装入以下重量的已准备好的活性炭粉末:0、10、20、40、60、80、100、120毫克。 3 准备浓度为100mg/L的亚甲兰溶液一升。 4 在三角烧瓶各注入100毫升100mg/L的亚甲兰溶液。 5 将锥性瓶置于恒温振荡器上震动1小时,然后用静沉法或滤纸过滤法移除活性炭。 6 测定每个瓶中溶液的吸收量,并用标准图交换为浓度单位。 7 计算每个瓶中转移到活性炭表面上的亚甲兰的量,以克分子(活性炭)表示。 实验步骤 Company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吸附等温线 1)根据测定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 2)确定常数K、n 3)讨论实验数据与吸附等温线的关系 Company Logo 试验结果讨论 1 活性碳投加量对于吸附平衡浓度的测定有什么影响,该如何控制? 2 实验结果受哪些因素影响较大,如何控制? 1、通过沉淀实验,熟悉沉淀类型及各自特点; 2、掌握沉淀曲线测试与绘制方法。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 浓度较大的高浓度水,颗粒的下沉均表现为浑浊液面的整体下沉。此时颗粒间的相对位置不变,颗粒下沉速度即为浑液面等速下沉速度。 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状态,沉淀柱直径一般要≥200mm,而且柱内还应装有慢速搅拌装置,以消除器壁效应和模拟沉淀池内刮泥机的作用。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5.自由沉淀实验 实验设备及材料 自由沉淀实验流程图 有机玻璃沉淀柱 内径D=200mm 高H=2000mm 自由沉淀实验装置 有机玻璃沉淀柱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