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瓜州县盐碱地治理措施与效果分析.pdf
第 47卷第 5期 甘 肃 水 利 水 电技 术 Vo1.47,No.5
2011年 5月 GansuW 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Technology May,2011
· 设计与研究 ·
瓜州县盐碱地治理措施与效果分析
张 丽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 ,甘肃 玉门 735211)
摘要 :瓜州县盐碱地治理工程于2009年实施 ,主要治理思路是:根据瓜州县盐碱地产生的各种因素,结合当地治理
盐碱地成功经验,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工程的实施改 良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土壤肥力,使
盐碱地 1.0m厚土层内全盐量控制在0.4%以下,达到 了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的 目的,促进 了项目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关键词i盐碱地治理;冶理措施 ;效果分析;瓜州县
中图分类号iS15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2095—0144(2011)05—0053—02
1 基本情况 中下游干三角洲低洼处 ,使之成为积盐场所 ,盆地北侧又为
瓜州县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 ,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边塞重 北截山所阻隔,含盐量很高的地下水汇集于山间盆地低洼
镇。截至2008年底 ,境内盐碱耕地总面积已达 17.67万亩, 处 ,无法进行水利措施进行治理 ;④瓜州县地下水埋藏较浅
占总耕地面积的28.4%。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 的1-2Ell,较深的3~10m,富含较高的可溶盐分 ,因为其地下
镇、锁阳城镇、三道沟镇、布隆吉乡、河东乡、七墩乡、双塔乡、 水水面接近地面 ,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所以导致地下水 由
腰站子乡、小宛农场、西湖农场、七道沟农场等地。该处地形 于土壤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后 由于蒸发留下盐分 ,日积月
平坦,田块整齐 ,干、支渠等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规模 ,只是 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而瓜州县下游为疏勒
田间排水系统不配套 ,导致耕作层盐渍化问题突出,粮食产 河中下游干三角洲低洼地 ,且没有排水出路,洼地水份蒸发
量大幅度降低 ,甚至一些耕地不得不弃耕,造成土地裸露,加 后 ,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上述诸因素的交叉和综合作
速了沙化、荒漠化进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成为严重影 用是瓜州县盐渍土形成的原因。
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乃至生存的主要因素,治理改造迫在 2 治理措施
眉睫。 2.1 水利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 ,当地政府结合农业技术人员于2008年 水利措施是改良盐碱地的基本途径,主要内容是排水。
调查分析瓜州县盐碱地现状,得出瓜州县区域内盐碱土属于 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抑制盐分向地表集中并把土壤中过
盐化草甸土类型,其特征是大面积连片分布,土壤中可溶性 多盐分随水排走的作用。根据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
盐含量高,最高可达50%以上,表土结皮厚,盐分主要以钠硫 程设计规范》“改良和防治盐碱化的排水标准必须在返盐季
酸盐和钠镁氯化物为主。该类型盐渍土的形成是 自然和人为 节前将地下水控制到l临界深度以下,地下水临界深度应根据
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 各地区试验或调查资料确定”。据调查分析本地区地下临界
地形和地下水等,人为因素包括引水灌溉和排水状况等,具 深度为 1.0—1.3/ll。不同条件下临界深度如表 1所列。
体结合瓜州县实际,可分为以下几点:①瓜州县位于大陆腹 表 1 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临界深度
地、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干旱多风,降雨稀少,蒸发强烈,
年平均降雨量为45.7mill,而蒸发量却高达 3140.6mm,蒸降
比为69:1,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这类气候因子为土壤
可溶性盐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