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_31.晋中传统聚落的人口变迁与等级规模分布.pdf

MK_31.晋中传统聚落的人口变迁与等级规模分布.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0人交流群432529468,仅限注规考试!! ① 晋中传统聚落的人口变迁与等级规模分布     王鑫    摘要:本文综合历史研究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晋中传统聚落的人口变迁和聚落等级规模分布进 行解读,旨在客观地呈现乡村社会的形态演化,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支撑。通过人口变迁和等级 规模的计算分析,揭示聚落群体的分布规律,说明传统聚落在当代所经历的整体发展趋势。对于 聚落社会形态的研究同样可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展开,前者探讨不同时期社会组织的变 化,后者分析同时期聚落的地区性差异。 关键词:传统聚落 社会形态 晋中地区 人口变迁 齐普夫定律 等级规模分布   1 引言 城镇化进程中一直存在“重城轻乡”的问题,尽管在乡村建设了不少工程,如住宅、学 校、医院、道路,然而没有从体系化的角度将建成环境和社会结构连接成整体,缺失了“在 乡在土”的生活和工作基础,致使乡村居民进一步涌向城镇。新型城镇化倡导“人的城镇化”, 包括乡村地域的转化、农民身份的转化、生产方式的转化、劳动力的转化、行为意识和思想 文化的转化,其根本在于乡村社会形态的转化,社会形态通过社会组织方式呈现,不同的组 织方式带来相应的人口变迁和等级规模分布。  晋中地区一直毗邻中央政权核心,较早推行体系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基本遵循杨开道所 划分的三阶段演化路径。[1]早期的地方基层严格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户口管理,与宗法制度相 结合。中后期随着经济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区域性的社会流动加强,地缘性的社会组织逐 渐成为主体,绅士阶层替代门阀氏族,逐渐成为社会阶层的主流群体。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更,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士绅阶层逐渐消亡, 新的社会结构分层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带来极大影响。自 1940 年代开始,伴随着土地改 革、公社化改造等社会运动,土地和农业人口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即社会核心从士绅阶 [2] 层向公社的变化,标志着传统社会组织的瓦解。   1980 年代之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1978 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 17.9%。                                                               ① 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15jbwy016 )  2000人交流群432529468,仅限注规考试!! 山西地区亦是如此,1970 年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16.2%。1949 年到 1978 年期间,中国 的城市化水平以及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同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相比。1978,家庭 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施行,传统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重新强调个体行为的重要性。1980 年 代末期,乡镇企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1949 年山西省的农业总产值大约是工业总产 值的 6 倍,1958 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3 年工业总产值已是农业总产值的 2 倍之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