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内科常见 护理操作并发症 心内科——李奇奇 主要内容 一、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 三、吸痰法操作并发症 四、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出血 预防措施: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如上述处理无效,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二)低血糖反应 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肋骨骨折 预防措施: 1.行胸外按压时,按压要平稳.有规则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要左右摆动;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2.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对于老年病人按压时酌情降低压力,幅度以胸骨下陷3-4cm为宜。 3.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①.止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剂。对疼痛较剧烈者,肋间神经阻滞或痛点封闭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能改善呼吸和有效咳嗽机能。肋间神经阻滞可用0.5%或1%普鲁卡因5ml注射于脊柱旁5ml处的骨折肋骨下缘。痛点封闭是将普鲁卡因直接注射于肋骨骨折处,每处10ml。必要时阻滞或封闭可12-24小时重复一次,也可改用长效镇痛剂。注意穿刺不可过深,以免刺破胸膜。②.宽胶布固定胸壁:半环式胶布固定具有稳定骨折和缓解疼痛的功效。但其止痛效果并不理想.限制呼吸且皮肤过敏等症状,故而除在转送伤员时才考虑应用外,一般不用,或应用过多头胸带或弹力束胸带,效果更好。③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咳嗽、排痰,给予抗生素和祛痰剂。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4.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尤其应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休克。当胸壁软化范围小于背部时,正常呼吸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但是,当浮动幅度达3cm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cm或双侧连枷胸(软胸综合症)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首先暂时予以夹垫加压包扎,然后进行肋骨牵引固定。 5.在需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捆扎和缝扎固定和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目前已不主张对连枷胸病人一律应用控制性机械通气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呼吸内固定法),对于伴有严重肺挫伤且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及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治疗,仍有其重要地位。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流程: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低氧血症 预防措施: 1.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适宜,使其既能够将痰液吸出,又不会阻塞气道。 2.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续吸痰。 3.刺激气管隆突处易引起患者的咳嗽反射,不宜反复刺激。 4.吸痰不宜深入至气管处,否则易阻塞呼吸道。 5.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宜使用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一般应少于15秒。 6.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可给予100%纯氧5分钟,以提高血氧浓度。 7.尽量避免护士工作繁忙而未及时给患者吸痰导致的严重后果。 8.吸痰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样饱和度的变化 9.已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