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类复句观点性述评.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 学 135 “宁可类复句观点性述评 宋 晖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48) 提 要: “宁可”类复句是汉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复句,但学界对其归属等问题一直以来未取得一致性意见。通过对相 关文献的较为全面的整理,可以看出“宁可”类复句在 《马氏文通》等汉语论著中就受到关注,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各种专著论 文对其描写较为全面,但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视角,都有深入的空间。 关 键 词: “宁可”类复句;问题 ;深化 中图分类号 :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1)04—0135—40 “宁可”类复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复句,其研究成果甚 两物高下的句子也颇有异同。可以分成用 “宁”和 “不如”的两 多,但迄今为止其研究状况未见梳理。文中“宁可、宁肯、宁愿 类,两类都可以加用 “与其”4j。这实际上肯定了“宁”联结的 和宁”不做区分,简称 “宁可”类。为了能比较完整地呈现出 句子虽有比较性,但与比较句却不同。书中没有详述,我们认 “宁可”类研究的面貌,挖掘研究的共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在于以下三点:a已定性.b不平等性;c固定性。已定性 本文尽可能检索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文献。本文系观点性 是指构件在主观视点的作用下,取舍已经不会发生变化。不平 评述,即教材和辞书中相对定型、学界意见较为一致的观点暂 等性是指两物高下当然有落差,自然造成地位上的不平等。固 不涉及。 定性主要是指构件在数量上通常是对称关系,限于两项。该书 一 、 重理论规约 把转折关系定义为: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 20世纪初期的中国语言学处于懵懂时期,关于具体语法 的,都属于转折句。所说不谐和或背戾,多半是因为甲事在我 现象的分析还不精到,但理论认识已经有所萌芽。《马氏文 们心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个预期。因此由甲事到 通》等论著对 “宁可”类复句的研究处于理论规约阶段,并不 乙事不是一贯的,其间有一转折 J。这段论述阐明两点:如果 涉及太多描写。马建忠(1983)《马氏文通》明确了 “宁可”的 乙事和预期是和谐的,那么就是顺承连贯。转折即乙事和预期 比较功用。该书指出:其余连字用以较量者,又以“与”、是逆承的,产生了波折。若按顺承逆承定位 “宁可”类复句,在 “岂”、“宁”、“孰”等字互为呼应…。虽然在谈到虚词时,讲 大类上将其归为转折是有道理的,而构件的比较性,则可以看 到 “宁”,目的是进行语义解释,并没有纳入句的框架中。富 做该类关系的细节。 有启发意义的是,明确了“宁”有比较的功用。《马氏文通》主 以上论著形成于建国前,对 “宁可”的研究基本处于理论 要是以“字本位”为研究基点,并没有给 “复句”明确的地位。规约阶段,因当时复句的分类讨论较少,对语言现象描写、观察 黎锦熙(1992)新《著国语文法》开启了主观视点切人 “宁可”和分析都不是很多,大都没有注意到“宁可”的联结功用。但许 研究的先河。该书提及比较句时,提出 “审决”这一概念,指 多观点,如比较性、主观性等,富有创建性,为后人的研究奠定 就差比的两端,再从主观的意见上加一番审察、决断。审决的 了基础,极具启发意义。 连词,主从各一,互相呼应:与其……宁可;与其……不如。书 二、重教学应用 中这一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在复句研究中开启了从主观视点 2O世纪中期后,学界更关注语法研究对教学应用的效果。 切入的先河。先观察构件,再联系主观视点。同时,也明确显 《语法修辞讲话》等论著对 “宁可”类复句研究的理论规约与应 示了,“与其……宁可”和 “与其……不如”的联结项具有比较 用并重。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简单地例说 性_2J。王力(1984)《中国现代语法》注意到 “宁可”具有主观 该类复句。该书在讲到复合句时,笼统地例说,“宁可将可作小 性。该书指出:“宁可”是表示相对的必要性 j。我们理解为 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鲁迅)”,这句 勉强而为之,主动抉择、消极意愿。该书并没有从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