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地方财政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再工业化-地方财政研究

2012年第20期(总第212期)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2012年12月25日 本期主题:美国再工业化 [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暴风雨中,2010年8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制造业促进法案》,拉开了美国“再工业化”的序幕。一度有许多人认为,美国再工业化倾向,只是经济低迷倒逼出来的概念炒作,或者是政治作秀。美国历史上已经有过很多次这样的例子,奥巴马政府策划的回归之戏应该也只是说说而已。但两年多过去了,我们看到美国已经将这一思维付诸行动,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可以说,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在工业化早期,美国的产业链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国、一地,甚至一个工厂内。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基于比较优势,美国转而利用国际分工,放弃中低端环节,力图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信息革命的发生,为各国之间产业内的精细化分工提供了可能如此一来,美国国内的产业链就自动出现了断裂,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大势。“去工业化”巩固了美国在高端产业的优势地位,美国控制了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制造业发展停滞制造业大规模裁员,就业从第二产业转向服务行业,工资总量低水平和低增长。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减少,使工人集中到建筑、零售、贸易、休闲娱乐和交通运输等低端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制造业。此外,由于低端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和蓝领工人的教育水平都很低,所以这些职位都不太稳定,工资增长也很缓慢。低工资导致需求疲软。为了刺激需求,政府推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使在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也是如此。美联储长期让主要基准利率低于GDP增长率,以便提振需求。低利率极大地鼓舞了购房热情。在扩张性信贷政策和与财富挂钩的贷款制度的助推下,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迅速泡沫化。高杠杆率首先在公司,然后在家庭和银行中盛行起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动家庭收入和消费快速地增长,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则使家庭收入和消费大幅下滑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流行词是“中美国(Chimerica)”,或者说是“中美互补”。中国的实力已经达到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只是描述全球化中中美两国各自的奇特经济角色:美国这个典型的“过度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供”,而中国这个典型的“超低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需”,于是双方便形成了“镜像互补”。失衡供求分析框架,最近十年,全球总供给能力全面上升,原有的工业生产方式几乎完全被重构:跨国公司接管了全球的产供销链条。尽管要素有国界,但资本却以光速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穿梭。在全球各行各业活跃的沃尔玛式的巨头渔网式地搜索下,理论上可以使全球的生产商都能被推到生产函数的边界上。   总供给上升的同时,全球总需求结构却恶化。对于普通的美国中低收入劳动者而言,全球化带来劳动力的替代和竞争其向雇主议价的能力大幅减弱,这一情况所导致的结果,美国中低收入劳动者在近30年的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工资性收入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增加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趋缓这之后虽然有全球化的红利发酵,虽然有强烈的信贷杠杆的刺激,依旧无法改变经济增长动力的疲弱。 美国人希望的最理想状态货币通胀和资产通胀持续推动经济的增长,但是物价不能通胀。所以它需要一个对冲,而中国是最佳的通缩输出国。近十几年来,中国的人工成本/人工效率之比一直在降低。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但是,中国又是资源和能源瓶颈的国家,无法对冲资源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国制造的价格虽可通过压制劳工的报酬而缓慢上涨,但产能的扩张却推动着油价和资源价格开始飙升。而美国本身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油价构成物价通胀的核心。随后:1.利率的升高,使得资产价格下跌;2.资产价格一旦下跌,美国的负债问题就遭到了彻底的暴露;3.美国负债问题的暴露,使得银行坏账增加、信贷冻结,消费能力随之开始大幅下滑;4.中国出口遭到重大影响,国内就业压力大幅增加,内需进一步走软。那么,再平衡的方向在哪里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再平衡应该不会是一种颠覆,而是一种修复。因此,未来再平衡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球需求结构得到改善而更加均衡必须回到能增加可支配收入的轨道;二是要突破资源和能源瓶颈,这样货币和资产可以通胀,油价可以不涨。 需求的结构要重新走向均衡,必须。故此,“再工业化”美国再平衡的唯一选择。结合要突破资源和能源的瓶颈,再工业化的方向事实上已经呼之欲出——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形态。设立的5年招商引资计划,创设隶属于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的白宫制造业政策办公室,以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和出口。,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高效率和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