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内外统筹
首页 中国外交 美国 俄罗斯中亚 亚洲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国际组织 全球治理
首页 中国外交 正文
打印 评论 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 内外统筹
—— 国内因素与中国对外政策
作者:张清敏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20 13年8期 发布时间:20 14-0 1-17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变迁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性,改变了外交部门的传统职能,赋予中国对外关系与大
多数国家更多类似的特点。这种状况需要将对外政策分析理论建设与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对外政策研
究提供思路,为理论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在实践上要求政府管理对外关系时超越传统主权观念,重视外国社会力量,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内容提要】 全球化的发展使内政和外交的互动更加广泛和深入,对外政策成为国内政治的一部
分,国内政治成为影响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中国外交决策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强调统筹内外两个
大局。作者探讨了中国普通公众、经济行为体、军贸公司、知识界等四个因素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和外交决策部门的应对策略。国内社会因素参与对外关系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外交工具,但社会
因素 自身的特点也掣肘中国对外政策,具有 “双刃剑”和 “设置议程”的功能。外交决策部门在统筹
内外大局方面,或是 “双层博弈”,或强调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协调。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变迁增
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性,改变了外交部门的传统职能,赋予中国对外关系与大多数国家更多类似
的特点。这种状况需要将对外政策分析理论建设与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对外政策研究
提供思路,为理论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在实践上要求政府管理对外关系时超越传统主权观念,重视外
国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关 键 词】中国外交/国内政治/外交决策/双层博弈
一 引言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句根据马列主义原理引申过来的话,揭示了国内政治影响对外政策的本
质。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不仅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越来越多的国
内政治成为对外部反应的结果。这种内政与外交的互动不仅是政府层面的,而且深入到社会。面临着
外部冲击和内部压力,中国对外政策的决策层强调,要 “统筹好国内外事务”两个大局;②中国对外
政策的制定者和落实者在工作中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投向国内,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的学者也日益寻求
中国对外政策的国内根源。③
鉴于国内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不同学者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例如,关于政权稳定、民族主
义、公众舆论和媒体、智库、国家认同乃至男女比例失调④等对中国对外行为的影响,学界都已有比
较系统的研究。因为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不同研究使用的概念也不完全—样。有些将其笼统
地看作国内政治的一部分,有些把它们看作是社会因素(societal factors)。在本文中,由于关注的
某些因素并不完全属于社会层面,因此采用国内因素这个概念。
在对众多国内因素已有的研究中,有两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对中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研究。
这些研究或从历史的视角分析决策机制的演变,⑤或者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决策制度的变化和
挑战。⑥如戴维 ·兰普顿 (David M. Lampton)将中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变化概括为 “职业
化”、 “机构多元化”、 “分散化”和 “全球化”;⑦琳达 ·雅各布森 (Linda Jakobson)等指出,中
国政府已不再是统一的理性行为者,而有着许多参与者, “刺耳的声音促使决策者做出各种各样的对
外政策”。⑧
另一个研究热点,是采取国家-社会互动的视角,将民族主义、媒体与舆论和抗议示威联系起来,
分析这些因素的互动及其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国内因素对中国对外政策的
影响力正在上升,但是在谈到具体影响的时候并无共识。以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为例。有学者提出,
媒体的商业化已经改变了中国对外政策制定的环境,公众舆论已经成为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因素。⑨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中国,是对外政策引导公众舆论,并非相反。⑩
对国内公众情绪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