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进入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耐世特汽车案例研究
· ·
案 例 研 究
中国进入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
———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耐世特汽车案例研究
保尔森中心①案例研究项目组
摘要 : 耐世特的前身德尔福汽车所拥有的高科技电动转向系统,是技术先进的汽车零部
件。2006年3月,德尔福汽车因破产宣布出售转向系统,收购耐世特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生
产商有机会在高科技电动转向系统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为此,几家中国企业合作收购。收购尽
管一波三折,但最终取得成功,实现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双赢、多赢。耐世特案例为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提供了若干启示。
关键词 : 耐世特 收购 汽车零部件
一、耐世特出售转向系统
耐世特成立于1906年,最初的名称是杰克逊·彻驰·威尔克斯,是一家生产手动转向
系统 “杰克逊装置”的公司,而现在汽车常用的是电动系统和液压系统。通用汽车的别
克团队于 1909年收购杰克逊·彻驰·威尔克斯,并于 1917年将其并入母公司通用汽车,
保尔森中心是由美国前任财政部长 、 高盛集团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 · ·保尔森先生
① M
于 2011 年创立设于芝加哥大学的一所独立的 、 非党派机构 , 其宗旨是 , 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与环境的净化 。 保尔森中心研究员马旸负责案例研究项目 。
成为通用旗下第一个零部件制造部门。总部设在密歇根州沙基诺市的这一部门于1919年
更名为沙基诺产品公司,1928年又更名为沙基诺转向装置部。1999年,通用汽车将沙基
诺转向装置部和其它几个通用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分拆,并组建了新公司德尔福汽车系统。
但通用汽车并没有保留德尔福汽车的股权,因此德尔福可以与其它汽车生产商单独签订
合同,而通用汽车则可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1990-1995年期间,受到劳动力成本过高的拖累,美国汽车业在与人员精干的外国生
产商竞争中处于下风。这种竞争严重影响了德尔福汽车的利润。2004年,德尔福亏损48
亿美元。2005年,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并宣布关闭大部分美国工厂,几千名全美汽车
工业联合会 (UAW)的工人被裁员。作为摆脱破产方案的一部分,德尔福汽车于2006年
3月宣布出售转向业务德尔福转向系统,即耐世特的前身。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latinum Equity于2007年 1月31 日宣布,
耐世特的前身德尔福转向系统已选定其作为优先竞标者。但是,Platinum 的收购仍然面
临很多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Platinum、通用汽车和德尔福转向系
统面临的问题。Platinum越来越不满与通用汽车签订的协议,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汽车销
量的直线下滑。2009年3月3 日,也就是Platinum成为 德尔福转向系统优先收购方之
后的两年多,交易彻底谈崩。2009年6月,Platinum第二次收购尝试,同意收购德尔福
汽车的大部分资产,出价2.5亿美元现金和2.5亿美元信用额度。通用汽车提供其余的
36亿美元融资,并直接收购了德尔福的转向系统部门和四个工厂。
有人认为借助外国资本是解决方案之一。有人甚至将目光转向寻求中国这个对汽车
业发展雄心勃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期望其能对该地区的救助作出贡献。中国坐拥约
3.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1/3用于投资美国国债。作为官方政策,中国希望分散投
资,更多地持有回报较高的美国资产,包括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在细分市场收购资产。实
际上,中国企业分散投资所关注的一个细分市场就是美国汽车业。
二、艰难曲折的跨国收购过程
一 初次合作洽谈出师不利
( )
2009年夏天,中国以合作方式加入了耐世特的收购。6月份,在Platinum被确定为
买方之前,北京市政府的投融资公司北京亦庄也对母公司德尔福汽车发起了收购。但北
京亦庄在通用汽车撮合的交易中败给了Platinum。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作为北京市政府
国际投资顾问、总部位于加州的传实投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仲华,建议北京亦庄与
Platinum合作而不是竞争。陈仲华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