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0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忽必烈改制》同步练习01

忽必烈改制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 A.称雄四方的野心 B.问鼎中原的决心 C.对汉文化的仰慕 D.游牧民族的胸怀 2.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D.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 3.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①通政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6.元朝时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7.下列哪一地区在元朝时成为省级行政区 A.西域 B.琉球 C.西藏 D.澎湖 8.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9.忽必烈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 B.实现了由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快了不同文明的交流 10.元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有效体制的建立 ②法规制度的形成 ③科学技术的推广 ④农桑立国的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元史》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材料三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元史·食货志·农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三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 (2)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二、三的措施对蒙古产生什么影响? 12.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确定燕京为元大都,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请回答: (1)元朝初年存在着“汉法”与“旧俗”之争。其实质是什么? (2)忽必烈说:“帝中国当行中国事。”忽必烈是如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治理国家的? (3)忽必烈的改革最终突破了“旧俗”而实行“汉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道,定人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材料三 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材料四 (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乃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以上材料均据《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情况。 (2)从元朝推行“汉法”的情况可得出“汉法”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元朝的历史就材料二中的“其故何如”作答,并指出由此可得出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C 2.D 3.B 4.C 5.C 6.A 7.C 8.D 9.A 10.D 二、非选择题 11.(1)认为汉人对“本朝”无益,要彻底排斥汉人,把农耕地区全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