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 04.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 04

孙中山的弃医从政 鲁迅的弃医从文 * ——打破隔离的坚冰 世界的 “精神救赎”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作家 代表作品 成书时间 国别 流派 荣誉 《约翰·克利斯朵夫》 1912 ? 1913年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 《老人与海》 1952 ? ? 1954年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 《吉檀迦利》 1910 ? ? 1913年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 《母亲》 1906 ? ? ? 鲁迅? 《阿Q正传》 1921 ?中国 现实主义? 1927年鲁迅出于民族自尊推掉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格而尼卡》 1937 ? ? 世界巡回展览 罗曼?罗兰 法国 现实主义? 海明威 美国 现实主义? 泰戈尔 高尔基 毕加索 印度 俄国 西班牙 浪漫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立体派? * 根据表格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地域分布 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是孤立发展的吗? 结合教材15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概括泰戈尔作品的特点? * 温故知新 政治 经济 其它 时间 代表作品 国别 流派   ? 垄断组织;世界一体化 19S末-20S初       俄国1905年革命   1905           1906 《母亲》 俄国 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1910 《吉檀迦利》 印度 浪漫主义     1912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 现实主义 ?   1914       ?     1918       五四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1919             1921 《阿Q正传》 中国 现实主义 法西斯轰炸西班牙     1937 《格而尼卡》 西班牙 立体派 ?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5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52 《老人与海》 美国 现实主义 温故知新 政治 经济 其它 时间 代表作品 国别 流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世界一体化 19S末-20S初       俄国1905年革命   1905           1906 《母亲》 俄国 社会主义现实文学   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1910 《吉檀迦利》 印度 浪漫主义     1912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 现实主义 一战   1914       十月革命胜利     1918       五四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1919             1921 《阿Q正传》 中国 现实主义 法西斯轰炸西班牙     1937 《格而尼卡》 西班牙 立体派 二战结束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45         第三次科技革命   1952 《老人与海》 美国 现实主义 1.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出现交流与融合,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 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 【材料一】罗曼?罗兰在谈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初衷时,他说: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沉闷的,古老的欧洲在重压和腐烂的空气中麻木了,一种卑鄙的物质主义重重地压在思想上面……世界在它的谨慎的和卑劣的利己主义中窒息而死。世界就要窒息了,打开窗子吧!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贝多芬传》) 欧洲的“物质主义”的泛滥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罗曼?罗兰所认为的“新鲜空气”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日益暗淡无光,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怀疑它不过是一个幻影……罗曼?罗兰像一位站在20世纪门槛上的堂吉可德,战斗到最后……” (《西方文学史》) 结合材料,工业革命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问题呢? * 感受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 西方的“精神救赎者” ——“欧洲的良心” :罗曼?罗兰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东方的“精神救赎者” ——泰戈尔 【材料四】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在读到《吉檀迦利》时感叹说:“集子中的一百首诗全都可以演唱。曲调和歌词浑然一体……值得一提的最易懂的东西是即兴的光辉的短句。有时在‘晨曦用右手挎着金灿灿的篮子’里,我们像是看到了古希腊人……这种深邃的宁静的精神压倒了一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