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检测.pdfVIP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检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检测.pdf

Animal Medicine2016V01.48 HusbandryVeterinary No.10 ZhanT Y S,LiJZ,ZouJ,et resistanceandresistanceto inEscherichiacolifrom a1.Drug genesaminoglyeoside animals[J].Animal ryMedicine,2016,48(10):94—97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 耐药基因的检测 展天松1”,李军朝1”,邹宇靖1”, 刘慧谋1’2,王彦红1’2’3+,陈素娟1’2+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2.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3.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旨在调查大肠杆菌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OA/,C(3)一II、GO,C(6’)一Ib和GFmA的携带情况,探究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 II、o,o,c(6b及16S 7)一I 占总菌株数的32.9%,钝化酶基因mc(3)一U、∞c(6’)一Ib的检出率分别是18.6%和15.7%,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 G/7/IA的检出率为4.3%,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3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盐城等地区的大肠杆菌具有很严重的 耐药性,其相关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与其所具有的耐药性呈正相关,部分耐药严重的菌株未检测到这3种耐药基因,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关键词: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 中图分类号:$8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9—5130(2016)10-0094一0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生素,具有高效、 存在于细菌细胞内膜处,可以将细菌体内的药物排 药物动力学优良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有协同作用等特 出,最终使得药物失效J。 点,是治疗抗大肠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氨基糖 临床上,随着养殖户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氨基糖苷 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30S核糖体的 类药物,导致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不断增强”1。为 16S rRNA的A位点结合,从而对30S核糖体产生作深入探讨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通过药敏试验和 用,最终实现对细菌蛋白的干扰并阻止细菌的生长。 PCR法对来自江苏部分地区的70株动物源性大肠杆 细菌容易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耐药性,而本类药物 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和耐药基因检测。 之间又会有完全或者部分交叉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 1材料与方法 要有4种:一是钝化酶的产生,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磷 1.1试验菌株 酸转移酶(APH)、氨基糖苷类核苷转移酶(ANT) rRNA 以及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AAC);二是16S 从江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盐城等地区的 甲基化酶的产生,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发现6种 各种病死动物的肝脏中分离并鉴定的70株大肠杆菌, 编码16SrRNA甲基化酶的基因,分别是rmtA、rmtB、其中31株来源于鸡,13株来源于鹅,7株来源于山 rmtC、rmtD、rmtE和GFmA;三是细胞膜通透性的改羊,分离自鸭的和猪的各有6株,分离自实验兔、小 变,导致进入细菌内的药物减少;四是细菌的主动外 熊猫和肉鸽的各有2株,分离自犬的仅有1株。感染 排作用,主动外排系统是指能量依赖性蛋白质外排泵 家禽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拉黄白色稀粪,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