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动力学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是机体对药物处置(disposition)的过程,可概括为吸收、分布、排泄(转运)和代谢(转化)。 药动学主要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研究药物在体内转运和转化的速度,并以数学公式和图解表示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又称下山(down hill)转运,其特点为:药物通过脂质或孔道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渗透,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成正比,浓度差越大,越容易扩散。当膜两侧浓度达平衡时,扩散即停止。被动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无饱和性(限速),无竞争性抑制。 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极性和解离度均可影响被动转运。解离度的影响最大。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其水溶液仅能部分解离。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跨膜转运。 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转运。 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 药物的解离度取决于药物溶液的pH值,在生理pH范围内,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变化很大。细胞膜两侧pH的微小变化,可使药物在膜两侧的解离度变化很大。可用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表示。 被动跨膜转运的规律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多,易由酸侧跨膜进入碱侧。扩散达平衡时,硷侧的药物浓度大于酸侧。 弱硷性药物在硷性环境中,解离度小,非解离型多,易由硷侧跨膜进入酸侧,平衡时酸侧药物浓度大于硷侧。 药物的跨膜转运 (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也叫上山转运(up hill),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转运,即药物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载体参与下,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能量,有饱和性和限速现象,可被竞争性抑制。 胞饮(pinocytosis)和胞吐(exocytosis)亦属主动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absorption)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 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首关(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4. 其它。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 特点: 1. 结合是可逆的,结合的程度以血浆蛋白结合率(%)表示; 2. 结合型药物(bound drug)失去活性,被动转运受限: 3. 结合是可饱和的,两种结合高的药物并用可互相竞争结合部位,导致自由型药物(free drug)增多,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 4. 某些疾病、老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中自由型药物增加。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分布(distribution):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2.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3. 细胞膜屏障: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和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也称药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药物转化的结果:1) 活化;2)灭活; 3)代谢产物保持母药活性,但强度改变 药物转化的步骤:1)在酶促下进行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2)结合。 药物转化酶:1)专一性酶;2)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药物的体内过程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肝药酶,包括微粒体中的多种酶,加上辅酶II(NADPH)形成一个氧化还原酶系统,参与药物的生物转化。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主要的氧化酶,它与 CO结合后吸收光谱主峰在 450nm处,故名。 人类P-450可分为4个家族,即CYP1~4,共有20多种同功酶,每种同功酶均有自己特异的底物和功能。 CYP3 和CYP2C两大家族常与临床主要的药物代谢有关。 药物的体内过程 肝药酶作用的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先天因素、年龄、营养状态、疾病状态、激素功能等)。 肝药酶诱导剂:诱导肝药酶,使其活性增强,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等。 肝药酶抑制剂:抑制肝药酶,使其活性降低,如异烟肼、保泰松等。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五)排泄(excretion): 是药物自体内消除的重要方式,可以原型或/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大多数药物的排泄为被动转运。 药物排谢的临床意义: 1. 根据药物排泄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给药间隔 和剂量; 2. 利用药物跨膜转运的特性,加速或延缓其排谢速度; 3. 药物在排泄器官的高浓度可用于治疗该器官的疾病,但有时药物也可导致排泄器官的损害。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主要排泄器官: 1. 肾: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课件.pptx VIP
-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ppt VIP
- GB/T 17747.1-2011_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 第1部分:导论和指南.pdf
- 《基础护理学》第7章 休息与活动(含答案).docx
- 城市中心区综合性公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docx
- 产品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pdf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pptx VIP
-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思考及对策研究--以惠州市河背社区志愿者项目为例.docx
-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人文武隆形考一 (3).pptx VIP
- (黑龙江省)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 学科整合 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