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题.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注:本资料为2013 年资环地信、遥感专业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其他专业考 题不一样请慎用。资料里的题目均为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所有答案仅供参考! 祝复习愉快!考试成功! 第一、二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 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 )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的存在? 答:蓝色的天空、白云、风、流星等。 3 )大气圈各层的主要物理特性是怎样的? 答: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 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山常年积雪,高空的云多为冰晶组成,就是这一特 征的明显表现。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量值,因所在地区、所在高 度和季节等因素而异。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 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 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②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 左右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 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大约到30km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 升高,在55km 高度上可达-3℃。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 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虽然30km 以上臭 氧的含量已逐渐减少,但这里紫外线辐射很强烈,故温度随高度增加得以迅速增 高,造成显著的暖层。平流层内气流比较平稳,空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显著减弱。 平流层中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空是晴朗的。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 的积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在高纬度20km 以上高度,有时在早、晚可观 测到贝母云(又称珍珠云)。平流层中的微尘远较对流层中少,但是当火山猛烈 爆发时,火山尘可到达平流层,影响能见度和气温。 ③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 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在这一层顶部气温降到-113℃—-83 ℃, 其原因是由于这一层中几乎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 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 中间层内水汽含量更极少,几乎没有云层出现,仅在高纬地区的75—90km 高度,有时能看到一种薄而带银白色的夜光云,但其出现机会很少。这种夜光云, 有人认为是由极细微的尘埃所组成。在中间层的60—90km 高度上,有一个只有 白天才出现的电离层,叫做D 层。 ④热层: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 1 μ m 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原子氧)所吸收的缘故。其 增温程度与太阳活动有关,当太阳活动加强时,温度随高度增加很快升高,这时 500km 处的气温可增至2000K;当太阳活动减弱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增温较慢, 500km 处的温度也只有500K 。 此外,热层没有明显的顶部。在高纬度地区的晴夜,在热层中可以出现彩色 的极光。 ⑤散逸层: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 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 渡地带。 4 )试述湿度的定义,及各种表示湿度的方法。 答:湿度的定义:湿度是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大气湿度常用下述物理量表示: ① 大气压和饱和水汽压 ② 相对湿度: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 百分数表示)即:f e 100%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 E 度。 ③ 饱和差(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④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 m e w 干空气质量)的比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