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时装饰天 安 门轶事素材 川教版.docVIP

2017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时装饰天 安 门轶事素材 川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时装饰天 安 门轶事素材 川教版

开国大典时装饰天安门轶事 一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直到1949年8月初,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的考虑重心才落在了天安门上。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后毁于兵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改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出入天安门广场,放眼眺望,只见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比庄严、雄伟。 天安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祥地。1919年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齐聚天安门,爆发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序幕。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古都获得新生。2月3日上午10时,在北平警备司令员程子华指挥下,北平举行了盛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入城式后,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的文化接管委员会接收了天安门,交接手续仅是一把锈蚀的铁锁头。 当时的天安门城楼是荒冢般寂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巨大的城楼残砖断瓦,金黄色的琉璃瓦顶蒿草丛生,野鸽筑巢(后来清除时,野鸽粪竟装载了几大卡车),红墙凋残,墙皮脱落斑驳,雕花的门窗残破不全,东斜西歪,有一块没一块,金水河中满是淤泥污水。广场东侧房屋低矮破旧,西侧垃圾堆积如山,南面充斥着小商小贩,叫卖吆喝,嘈杂混乱,广场中间则坑洼不平,积水发臭。 中共北平市委和市政府于8月9日至14日召开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会议作出了为迎接开国大典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于是,北平市民怀着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到整修天安门的紧张劳动之中,仅义务参加广场劳动的青年学生先后就有6000多名。在此之前,北平市政府已发动了一场为时91天的清洁大扫除运动,现又经过十来天的战斗,终于使破败不堪的天安门焕然一新。 二 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主席台设在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八面鲜艳的红旗在城楼两侧迎风飘扬,朱红色的廊柱间红灯高悬,神采奕奕的毛泽东画像悬挂在正中门洞上方。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有两条巨幅标语,内容是时任新华通讯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拟定的,一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条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建国一周年国庆时,又经胡乔木建议,把天安门城楼东侧“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两条标语由时任中央办公厅科长钟灵书写,早在延安时期,钟灵的字就誉满全城,延安城墙上的大标语几乎都出自于他之手。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以兴奋和欣赏的口吻对他作了一番很有意思的评价,戏称他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这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国标语,钟灵拿出了全部的看家本领。他丈量了天安门的尺寸,一个字都有一间房子大(字高2米,宽2.2米)。那时汉字还没有简化,通行的是繁体字,两条标语的字数也不一样,左边比右边多一个字,钟灵在对标语的设计上将“政府”二字紧凑了些,使人们不易看出这两字与其他字的不同。 三 开国大典那天,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8盏巨大的红灯笼。说起这8盏大红灯笼,其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签署了“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的批示。负责大会现场布置的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张致祥接到批示后,将天安门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即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前身——笔者注)。舞美队队长苏凡紧急召集毕业于日本美术专科学校、艺术造诣在当时华北军区部队中属一流的两名日本籍革命军人,一个是40岁上下的肖野,一个是30岁出头的森茂,要他俩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好的布置方案。肖野和森茂是抗战时期反战同盟的战士,抗战胜利后自愿留华为中国人民服务。他们从日本民间保留的不少源于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得到启示,在设计之初便想到了中国宫灯。他俩认为,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宫灯,既能充分体现出民族风格,又能显示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的确,中国宫灯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民间传说,木匠祖师爷鲁班在营造宫殿时就制作了宫灯,而历史上早在周代就有掌管宫灯的官职,距今已有数千年之久。肖野、森茂抗战时期就在中国北方农村生活,深知张灯结彩是中国人民喜庆的传统形式,所以他俩确定了设计的基点,在天安门城楼的10根红廊柱中间悬挂8盏红色宫灯。 几天后,肖野、森茂用16开白橡皮纸画出了20张草图呈送周恩来审定。周恩来仔细看后,删去了金水桥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他非常欣赏这8盏太阳般的宫灯,说突出城楼就够了,金水桥上扎满彩球就不要搞了,大会会场既要喜庆也要严肃。 方案确定之后,苏凡便带着肖野、森茂跑北平城购买灯笼,但偌大的京城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大的宫灯。 此时距开国盛典只有10天了,苏凡着了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