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一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农村一瞥

原载《黑马乐园》 Saturday, July 23, 2005 同事的老家地处安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印象中淮北平原应该是落后的,但从没有和极度贫困与悲哀联系在一起。我们开着一辆越野车从北京出发开了八个小时,走了八百多公里到了他们的县城,然后用了四个半钟头在没有路的山野徒步走了六十五公里。 这里的民风淳朴,每一次问路,村民表现的热情都让我们感动。路边的小石头房子上隐约可见“文革”时留下的标语,小石桥上还有“农业学大寨”的口号,这座进村的石桥至少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这里农民的土地大多在山上,农业科技在这里简直就是一种讽刺,贫瘠的土地生长的希望,让我这个“城里人”感到茫然!落后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干农活的也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还有个别残疾人,或者是打工时受伤致残的“劳动主力”,到处弥漫的是冷清、萧条和绝望。 由于贫穷,好多孩子都被迫失学,上山挖草药,换钱补贴家用。茫然的眼神里带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愁苦! 这个小女孩无论问什么都不说,问她为什么没上学,她就哭了…… 破烂的校舍和一群可爱无邪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竞争的对手却是那些假期中坐着飞机去旅游的城市孩子。 教室矮小昏暗,老师自己爬到屋顶开启了两个天窗,透进一些光。 窗户是用塑料布做成的“玻璃”,冬天过后,失去了挡风的功能,被淘气的孩子撕破的塑料片,让我想起北京建材市场上每平米上千元的窗户。 学校里的余老师在讲课,我们在场,他有些拘谨,他告诉孩子们:“大家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可以坐火车去北京……”。北京对孩子们来说是遥远的天堂!我在后面拍照,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佘老师向我们介绍学校情况:好多成绩好的孩子都被迫失学,整个学校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所以五一节也要上课。学校有五个年级,一百六十多孩子,其中有二十八名是父母或父母双亡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成绩大都很好,但一般的难以小学毕业。 孩子的课间活动只有用爬树来打发,这颗老松树为无数的孩子们带来童年的欢乐。 这里没有父母离异(父母离异是城市人的富贵病),但这些缺失父母的孩子并不少。他们大多因打工中的事故、车祸、疾病等死亡的,而且多数是三十岁左右的爸爸,佘老师扳着指头说出每个失去爸爸的孩子的名字…… 这两个孩子是双胞胎,一个叫吴雨见,一个叫吴见雨,他们的爸爸几年前在一次事故中触电死亡,现在他们都上学了!他们的妈妈和六十多岁的爷爷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奶奶带着他们相依为命,老人听说要拍照,赶忙梳梳头,把家徒四壁的房门关起来…… 两个孩子在门口玩,我问她们会不会写字,她们写的居然是“热爱祖国”……让我无言。 她叫等等,今年九岁,她爸爸在打工途中遇上车祸,被沸腾的水箱压住,开水浇在身上不能动弹,全身六处骨折,同时80%的严重烫伤,九死一生,出院几个月后,又踏上了打工的行程,三万多元的医疗费欠帐要还! 眼下,等等的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在家,她坚持让孩子上学,原来的噩梦让她心有余悸,提心吊胆。担心丈夫的安全,担心他结不回工资…… 等等的成绩很好,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拍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希望工程的那幅宣传化,那可是十几年前啊!!十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都发展到哪里去了?……等等的墙上贴着她和弟弟的三好学生奖状。 墙上挂着的干辣椒让我想到北京川菜馆的装饰,这可不是用来装饰的,这是一家人半年的“菜盘子”。 我们来到这个小山村的时候,刚好碰到另一个男子在深圳打工时意外死亡,五一节前一天,他的骨灰被送到这个苦难的家庭手里,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家徒四壁”,唯一的装饰物是在出殡时别人送的“祭奠”的牌匾。三十二岁的母亲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她悲切的哽咽让我再次落泪…… 这个死亡民工的父亲,孩子们的爷爷,眼泪不停地流,他没有想过儿子的死该由谁负责,他不会想到谁应该负责,他只知道哭:“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看看老人的家吧!只一眼,致富、小康、盛世之类的美丽词藻再不会让你目炫神迷。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