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粲《 春秋胡氏傳辨疑》 述評.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陸粲《春秋胡氏傳辨疑》述評 21 《北市大語文學報》第十一期; 頁 21-46 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中國語文學系 2013年12月 陸粲《春秋胡氏傳辨疑》述評 張 曉 生 【 摘 要 】 在《春秋》學發展過程中,《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春秋》經學的奠基 文獻,舉凡《春秋》學術中賴以釋經的史事、義例、書法,均由三傳而來。至宋胡安 國撰《春秋傳》,自稱其說不惟繼承三傳學術,並儼然為程頤《春秋》學術之宗傳,學 者因而重之,復於元代定科舉制度時,與三傳並列,而有《春秋》「四傳」之稱。明代 科舉承此規模,復以《春秋大全》專取胡《傳》為義,致使胡安國《春秋傳》在明代 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可以看到明代學者對胡安國《傳》通過科舉考試所產生的影響, 以及專主一傳對於《春秋》學術發展的斲傷,其實已有相當清楚的認識與自覺,故在 明代《春秋》學的發展中,一直不乏對於胡傳進行批判反省的聲音。從文獻上觀察, 他們對於胡《傳》的反省,大致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繼續撰作新的《春秋》傳,另 一方面,則有學者專門針對胡安國《傳》進行駁難,企圖表現他們在《春秋》學上的 當代思考。在明代學者駁難胡《傳》的著作中,陸粲的《春秋胡氏傳辨疑》之著成時 間較早,且據《四庫總目》之說,陸粲的《春秋胡氏傳辨疑》和袁仁《春秋胡傳考誤》 是明代辨難胡《傳》的重要著作,且對於清代俞汝言《春秋四傳糾正》、焦袁熹《春秋 闕如編》、張自超《春秋宗朱辨義》等書繼踵論辨,有其影響。本文選擇對於陸粲《春 秋胡氏傳辨疑》進行分析,呈現他在批判胡《傳》時的思想依據,以及主要內容,以 反映明代《春秋》學術當代思考的一個面向。並試圖提出若干觀察與反省思考,作為 深入探究明清《春秋》學發展中以「批判胡傳」為主題之學術脈絡的起點。 關鍵詞:陸粲、春秋胡氏傳辨疑、胡安國、春秋傳 22 《北市大語文學報》•第十一期 •2013 年 12月 On Lu Can’s “Re-explanation of Hu anguos Commentaries o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Chang, Hsiao-Sheng Abstract “Commentary of Zuo”, “Commentary of Gong Yang” and “Commentary of Gu Liang” had been the crucial documents that set up the principles to interpret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Not until Yuan dynasty, the book of “Commentary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written by Song scholar Hu An-guo, was recognized and regarded as the same importance as the previous three commentarie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Ming Dynasty followed Hu’s commentary, hence resulted in an overwhelming impact on the society. The examination led the trend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o only focus Hu’s commentary that could merely narrowed t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