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和创新促“云” 成气候.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0 11月刊 总第 69期 Foreword 刊首语 CHINA EDUCATION NETWORK 主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承办: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 顾问委员会主任: 赵沁平 编委会主任: 李志民 需求和创新促“云”成气候 编委会副主任: 吴建平 编委会委员: 马 严 王兴伟 王 陆 王珠珠 (按笔划排序) 张 凌 张 蓓 张德运 李 卫 李 未 李芝棠 李 星 李晓明 “云”从2007 年初初现端倪,到现在,仅三年时间,火遍IT 界。随着 杨健安 汪为农 汪文勇 陈 禹 周全胜 金 海 娄 晶 祝智庭 Google、微软、亚马逊、苹果等互联网应用的巨头纷纷推出“云”的计划, 赵 宏 奚建清 袁成琛 康 宁 “云”也无形中无所不在了。 黄荣怀 龚 俭 雷维礼 对校园来说,“云”仍然是个新名词,对它的认识仍存有异议。 总 编: 吴建平 如果是分布式协同办公,那么,互联网也可以实现。而整合应用、融 副总编: 曾 艳 杨健安 合服务,听起来仍有“新瓶装旧酒”的嫌 。一个学校有多少应用,能真正 终 审: 袁成琛 称其为 “云”服务? 主编: 傅宇凡 专家认为,没有规模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的 “云”。 编助理: 周晓娟 首席编辑: 王左利 那么,“云”是否真能像宣传的那样,给学校带来技术和服务的变革? 编辑/记者: 周 斌 谢晓 李 茗 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还是如何形成气候,如何满足需求并推动创新。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