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路设计规则1
电子线路设计综合基础1 电气工程系 第11讲 周9周周四 实验7 第10周 (4.29) 周二 实验8 第11周 (5.06) 周二 实验9 再次提示: 在周四实验课:各组交SG3525设计 作业 作业4 (3人/组) 绘制一个51单片机最小系统板. 要求:根据给出的电路图和库进行绘制原理图和PCB; 1.提交一个word电子文档, 将原理图绘制过程中的主要设计考虑以说明, 描述你在布局或布线过程中考虑到的主要设计思想或关键的之处。 将绘制过程中,的各个过程(原理图、PCB导入后、布局后、布线和泪滴后、覆铜后)予以截图并注释。 文档名为 学号+姓名 2. 提交一个工程文件+原理图+PCB终稿(+自己有修改的库),工程名和图名为 学号+姓名,其他的历史等都删除。 13周:5月22日 (周四下午 16:10·18:10 ) 考试预告: 教 6- 205, 207, 208 电力电子电路设计基础1 掌握了 设计CAD工具 掌握了 电路基本原理 你做好设计合格电路的准备了么? 1. 电源电路的开机(上电)浪涌抑制问题 大多数AC/DC变换器输入整流滤波采用电容输入式滤波方式,。 电容器上电压不能突变,在整流器上电之初,滤波电容电压几乎为零,等效为整流输出端短路。 常见的浪涌抑制的几种方法 2. 开关电源的软启动问题 3. 开关器件的尖峰抑制问题 并联RCD抑制dv/dt 4. IGBT的驱动问题 驱动电路优劣关系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理想的驱动: 一定幅值的正反向栅极电压; 传输无延时,输入输出隔离; 串联栅极电阻Rc 完备的保护功能 PCB电路板 布局的一般规则 1. 什么是电磁兼容?什么是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且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噪 声 无用的信号统称为噪声。 传导-------通过导体 辐射 ------通过电磁波 过大:元件稀疏,浪费成本; 过小:元件密集度高,元件引线难,外壳易相碰,安装、调试、维修不方便。 2 . 印制板尺寸外形如何考虑? 印制板外形尺寸确定: 根据产品的结构要求, 考虑对原材料的有效利用, 应选取合适的尺寸. 3)类型:建议优先采用双面印制板布线; 5)根据实际初步的布局综合考虑板子大小,位于边缘的元件,应离印刷线路板边至少应大于2mm(2个板厚)。 4)方便:对电路中可调节元件要置于有利于调节位置或 接头方便插拔。 电路板的一般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3:2成4:3。 1)形状:优先考虑矩形。 2)安装、定位。安装固定孔位,孔、糟等形状的位置和尺寸 PCB外形尺寸受各种因素制约,考虑以下因素: 3 板厚度如何选择?铜皮的厚度呢? 根据印制板的功能 所装元件的重量 印制板插座规格 印制板的外形尺寸 所承受的机械负荷 PCB板国标的铜皮厚度主要是35um;50um;70um 根据载流量、线宽和应用场合综合考虑铜箔厚度 常见板厚度有1mm、 1.5mm 2mm等 4.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可以使后续的布线工作更加简单,布线更简洁明了(布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后面布线的成败和优劣) 良好的元件布局(不推荐自动布局) 可以使整个PCB具有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和高频稳定性。 使得PCB面积更小,更优化。 往往在大概布局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布线,在布线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再调整部分元件的布局. 布局是PCB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布局需要花去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并不比布线过程花去的少. 布局时应结合原理图中功能单元的区分和信号的流向,结合原理图中的具体电路连接 先大后小:先放置面积较大的元器件; 先集成后分立:放集成电路,其周围放分立器件; 先主后次:先主要器件,之后放置次电路, 先核心器件,再附属器件。 按照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器件为中心,围绕其来进行布局,均匀,整齐、紧凑 1)排列顺序: 按信号流向排列, 一般从输入级开始,到输出级终止, 避免输入输出部分交叉; 将高频和低频部分电路分开来布置。 按照电路组成安排各个功能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 2)信号流向原则: 相关电路部分应就近安放, 避免走远路绕弯子,尤其忌讳交叉穿插。 每个单元电路应以核心器件为中心,围绕它布局。 3)就近原则: 当印制板上对外连接确定后: 在保证电路功能和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元件排列应均匀、整齐、紧凑、疏密得当。 引线应短,引出线数目尽少。 4)美观原则: 发热元器件应放在有利于散热的位置; 或靠近机壳; 热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