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 ppt课件

疮疡.流痰 辨证论治: 内治: 初期—阴证—温阳散寒、化痰散结为治则 中期—阴虚内热—养阴清热、托毒生肌为治则 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培补肝肾 诊断 流行病学 年龄:10岁 性别:男女 病史 化脓病灶存在,或外伤、感受邪毒史 病位——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肱骨和桡骨次之。 前驱症状——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尿赤 诊断 临床表现 初起(肿疡期):疼痛彻骨,皮红微热,胖肿骨胀,骨端深压痛,纵轴叩击痛 脓成(脓疡期):,窦道皮红胖肿,骨胀,高热不退 溃后(溃疡期):脓出初厚后薄,淋漓不尽,死骨,湿疹 变证:致残,内陷 辅助检查:X线摄片、CT、血象、血液培养 鉴别诊断 流注:好发于肌肉丰厚处,随处可生,此处未愈,他处又起。局部皮色不变,漫肿疼痛,成脓快,溃后不损伤筋骨。 流痰(结核):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常造成残疾。 骨肉瘤:多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肱骨上端。早期患部间隙性疼痛,很快转变成持续性疼痛。疼痛2-3个月后,患部可摸到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周围肌肉发生萎缩。 治疗 辨证论治 以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为原则 内治 1.湿热瘀阻(肿疡期):—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 2.热毒炽盛(脓疡期):—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脓毒蚀骨(溃疡期):—调补气血,清化余毒—八珍汤加减 治疗 外治 初期:箍毒消肿,金黄膏、玉露膏,患肢夹板固定。 脓成:切开引流。 溃后:七三丹、八二丹药线,红油膏、冲和膏。 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窦道:千金散或五五丹,或手术清创。 其他疗法 抗生素、支持疗法、手术。 预防调护 1.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锻炼。防止外来伤害。手术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护理 急性期卧床、制动,慢性期避免负重跌跤。 治疗 结语 附骨疽:多因湿热毒邪深窜筋骨使经络阻塞,血凝毒聚所致。以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形成窦道,损伤筋骨为临床特点。初期积极治疗可痛除肿消,成脓期应及早切开引流,后期正虚毒恋,则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应调补气血,清除余毒。辩证分为湿热瘀阻证、热毒炽盛、脓毒蚀骨三型。发病与邪毒、湿热关系最为密切,故治则以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为主,内治外治相结合,强调早期治疗。 疮 疡·瘰(luo)疬 概念:瘰疬是发生在颈部及耳后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常结块成串,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又名疬子颈、老鼠疮。小者为瘰,大者为疬。 特点: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及耳后,病程进展缓慢。初起结核如豆,不痛不红,缓缓增大,串生多个,融合成串,成脓时皮色转为黯红,溃后脓水清稀,夹败絮样物,经久难愈,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相当西医病名:颈部淋巴结结核。 瘰疬 瘰疬 瘰疬 病因病机 痰湿内生 肝郁伤脾 忧思郁怒 瘰疬 痰火凝结 结于颈项 日久化热,痰火凝结 肝郁化火,下灼肾阴 热胜肉腐,成脓破溃 脓水淋漓 耗伤气血 虚证 灼津成痰 阴虚火旺 肺肾阴亏 结于颈项 阻于经脉 气滞痰凝 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结引起的慢性炎症.结核杆菌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少数继发于肺和其他部位结核病变,并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引起发病。 诊断 好发部位:颈项、耳前后、颌下、锁骨上、腋部 病史:虚痨病史 年龄:儿童、青年 局部: 初期——颈部一侧或双侧结核如豆,孤立或成串,质坚活动,不热不痛,皮色如常 中期——肿块渐大,与表皮粘连,融合成块,推之不动,隐痛或压痛。脓成皮红微热,按之轻微波动感 后期——溃脓稀薄,夹败絮样坏死组织,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经久难愈,形成窦道 全身:气阴两虚表现。初期、后期、严重者。 辅助检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脓液涂片、病理活检 鉴别诊断(1) 颈痈:发病较快,寒热交作,漫肿坚硬,焮热疼痛,易消易溃易敛。 臖核:可由头面、口腔或四肢等部皮肤损伤或生疮引起,一般单个,结核如豆,边界清楚,起发迅速,压之疼痛明显,很少化脓破溃,一般无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2) 颈痈:多发生于颈部、耳之前后,起病较快,消退亦快,或病情发展至7天左右酿脓,易脓,易溃。易敛,全身可伴有高热。 失荣:多见中老年,耳前后及项间,初起结核形如堆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生长迅速,溃破后疮面如石榴样或菜花样,血水淋漓。常由口腔、喉部、鼻咽或脏腑岩肿转移而来。 治疗 辨证论治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按初中后期论治,尽量争取早期消散。 内治 1.气滞痰凝(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热郁肉腐(中期成脓):核块渐大,皮核相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