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感情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感情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感情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江苏《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中思想感情把握的要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江苏命题回顾 1、09年:《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10年:《 送魏二 》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11年:《春日忆李白》 (2)“渭北春天树,江南日暮云”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12年《梦江南》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5、13年《醉眠》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6、14年《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标题显情感 白居易《南浦别》 林逋《山园小梅》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作者推情感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知人论世 辛弃疾? 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苏轼 政治上屡遭挫折,既有乐观旷达的豪迈,也有年事已高, 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慨叹。词风豪放。 李白 怀才不遇,不畏权贵; 王维 嗜好佛老,热爱自然; 李清照 早年少女情怀,婚后与丈夫的甜蜜离思,晚年国破家亡后的凄怆。 陆游、李煜…… 注释点情感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题材明情感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不同题材的诗歌 不同的思想感情 惜别送别诗或写珍重友情,或发离愁之绪,或显情怀高远,或描相聚之娱,或想别后之孤寂和想念。 羁旅思乡诗或叙故乡之思、国家之情,或达亲人之念朋友之谊,或孤单寂寞情怀。 咏史怀古诗或表借古讽今之意,或发慨叹时世之悲,或隐含个人不遇之愁,或传达历史观点之旨,或赞古贤之德,或现仰摹之心。 边塞征戍诗或抒写誓死御侮立志报国之志,或揭露战争之恶黩武之祸,或表达对战士和百姓的同情。 关键词见情感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关键词见情感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景物融情感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