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课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课时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点拨:从课文第一段看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妻 邹忌 妾 客 学习目标 1、能结合注释疏通2、3段并理解其内容。 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译文: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中心思想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思考下列问题 1、邹忌是怎样 ‘讽’齐王的? 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 臣民是怎样进谏的? 纳谏的结果是什么? ?3、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形象? 1、邹忌是怎样 ‘讽’齐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1)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以小见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委婉而含蓄。 (2)邹忌有自知之明,深谙进谏的艺术,善于进谏,有爱国主义精神。 3、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个怎样 的君王形象?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对谋臣的话倾心折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贤明君主。 教学目标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能从多个角度思考本文,得到不同的启示; 4、学习邹忌的谈话技巧,练习口语交际。 1、想一想你所知道的历史上著名的类似邹忌成功进谏的故事。 2、说一说你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劝告经历。 情境一: 你和同学乘车时,看见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孙子(看起来十二、三岁的样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而他(她)的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巧妙的方法告诉老人,他(她)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境二: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中学生自然纯朴才是美。 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 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比较“三问”、“三答”有何不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对象不同 身份不同 语气不同 客 妾 妻 心 理 三次 回答 心 理 三次 问话 邹 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意炫耀 君美甚,徐公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