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文学第四讲(上).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文学第四讲(上)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正月,欧阳修主持科举,苏轼中进士。欧阳修致信梅尧臣:“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祖父苏序,父苏洵,母程氏,弟苏辙。三任妻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生平: 第一期(1037-1069)为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苏洵27岁发愤读书,闭门读书十余年。多次应试失败,绝意于功名,著书课子。 程氏深明大义,注重对子女的早期教育,早年指导苏轼攻读了《汉书》。 仁宗至和元年(1054),19岁的苏轼娶王弗为妻。 嘉祐元年(1056)入京,次年中进士。 回乡为母亲守丧。任职凤翔。 1065年妻子去世,1066年老苏去世。再娶王闰之。 “身行万里遍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龟山》) 第二期(1070-1084)为任职地方、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 历任数州:杭州、密州、登州、徐州 乌台诗案(1079):生活、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 贬谪黄州(1079):创作的丰收期和转变期,文风渐趋高旷超迈,潇洒飘逸。并自号“东坡居士”。 第三期(1085—1101),继续遭贬。 1、元丰六年(1084),离开黄州,回到朝廷。 2、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病逝。五个月内连下五道诏命,被迫南迁。1093年贬至惠州,1097年贬至儋州。 3、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宽赦元祐旧臣,苏轼得赦,与海南父老“执手涕泣而去”。北归途中病倒在由金陵去常州的船上,七月二十八日,65岁的苏轼病逝于友人为他代借的常州孙氏宅院中。 “一波三折” 的曲折人生 “一波”指因变法导致的新旧两党的斗争。 改变了一个“我生无田食破砚”的文人的一生。 “三折”即指由此引起的苏轼人生的三次大的波折。 1、因与王安石变法的分歧,请调出京,十余年间辗转任地方官。 2、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四年。 3、贬放儋州(海南)的凄苦晚年。预感“垂老投荒,再无生还之望。” 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惠州: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二、宏博通达的人生观: 苏轼思想宏博开放。其思想以儒家为本,出入儒道,濡染佛禅,兼收并蓄,三教合一。 1、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在朝任职,直言不讳;出外做官,勤政爱民,即使中晚年迭遭打击,其报国事君、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仍不改变。 2、处世哲学及人生态度上,佛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身处贬谪的逆境之中,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文学思想: 1. 先文后道。既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更强调文学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美学价值。 2. 文以达意。强调作者要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客观事物的特征。 3. 推崇平淡自然。他倡导不拘常法,意到笔随,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达到“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风格。 苏轼思想与创作的成熟均与其一生的宦海浮沉密切相关。从其不同阶段的创作中,也反映出其思想变化的痕迹。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识可以休”(《石苍舒醉墨堂》)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洗儿诗》) 第二章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苏轼的散文充满才情,继欧阳修之后沿着平易自然的路子,为北宋散文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代表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 创作思想:以文为主,文道并重。 艺术风貌: 1、气势雄放,自然畅达。“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说》) 2、文思开阔,收纵自如。“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 散文种类: 1、史论、政论(奏议、进策) 议论文在苏文中占有重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