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水仙翻译鉴赏
咏水仙译本鉴赏 作者简介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 诗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 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 华兹华斯眼中的水仙 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闪烁。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屈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诗人为有这样的旅伴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但是,欢快的水仙并不能时时伴在诗人的身边,诗人离开了水仙,心中不时冒出忧郁孤寂的情绪。这时诗人写出了一种对社会、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纯洁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只能郁郁寡欢。当然,诗人的脑海深处会不时浮现水仙那美妙的景象,这时的诗人双情绪振奋,欢欣鼓舞。 意境的赏析 我觉得辜正坤的译本比杨德豫的译本更具有意境的美感。 譬如说,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辜版中的“我宛若孤飞的流云,闲飘过峡谷山岗,”比起杨版的“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不但更简练,也更贴近原文,且所用词读起来也更舒服,较为对仗。 又比如在用词上面,辜版的“蓦然见成簇的水仙,遍染出满地金黄 ”相比杨版的“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金黄的水仙,缤纷茂密” 其中辜版的“成簇”、“遍染”、“满地”等词均附有较高的感染力,读起来,仿佛如此的景色已呈现在了眼前。 修辞的赏析 诗歌的第二节,原文运用了明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描写了一簇簇水仙花犹如群星璀璨,沿着海湾向前延伸,通向远方且无穷无尽。在此,辜版和杨版都较好的保留了原诗中的修辞形式,突出了水仙之美,也悄悄传达了水仙之美在诗人心灵上留下了无限美好的回忆。 诗歌最后一句“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明诗人无论何时想起水仙,心中总是充满了欢乐。 同样的,译本中,合适的运用修辞,加上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山水画。 比如杨版的“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用词优美雅致,读来正感微风拂面,淡淡的花香袭来。 音韵的赏析 原诗格律工整,共分四个诗节,每节分六行,每行都有四个音步,且绝大多数都是抑扬格。 每节诗中 的第一和第三行押韵,后两行押韵。 在这方面,杨版的译本显然要比辜版的好,更贴近原诗的格调。 杨版保留了原诗的押韵形式,第一节中的“空”,“丛”。“下”,“洒”。 第二节中的“点”,“湾”。“株”,“舞”。 第三节中的“舞”,“侣”。“到”,“宝”。 第四节中的“卧”,“烁”。“溢”,“息”。 均对应了原文的韵律格式。 诗歌总结 本诗体现了华兹华斯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诗人看见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花,不禁心旷神怡。诗中通过对水仙花随风妙曼生动的姿态朵朵美丽晶莹如星的描写,以及湖水粼粼碧波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恬淡快乐的大自然画面。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正是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的,也暗喻了诗人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的否定。 其次,诗作也展示了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在世人看来,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博爱善良的感情,能够拂慰人的心灵创伤,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所写“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唯有水仙的景色――大自然的景色,“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使“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再次,咏水仙也包含了浓郁的人生哲理,即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在水仙花这样的自然景物中,华兹华斯认为它们有着与他一样相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