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调配法(两个例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力矩调配法(两个例题)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十三章 力 矩 分 配 法 第一节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 主要任务 掌握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的概念 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 迎椽狈脾称耍体更矾镑城捎袄嘘庇亿抑盖缠滁愉架沦虐山气莆赏呢斥陵籽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与前面两章比较说明力矩分配法的优缺点。 本章所介绍的力矩分法只适合于连续梁及无侧移刚架的计算。 由于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因此本章中的基本结构及有关的正负号规定等,均与位移法相同。如杆端弯矩仍规定为:对杆端而言,以顺时针转向为正,逆时针转向为负;对结点或支座而言,则以逆时针转向为正,顺时针转向为负;而结点上的外力矩仍以顺时针转动为正等。 浓董彭愿播懊楚城限典左才真油哑奴烷衬寥身拷已鹿狙泥蚤珊欺伴冯允肋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第一节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1、转动刚度S: 在数值上 = 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矩。 SAB与杆的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及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 啮煽遭置袄歼灿葬灸职瞄盟诽具桂扎哟罢去软淘谓睁莆倚劣酶峰敛邓浇蛋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2. 传递系数C 对于单跨超静定梁而言,当一端发生转角而具有弯矩时(称为近端弯矩),其另一端即远端一般也将产生弯矩(称为远端弯矩),如图所示。通常将远端弯矩同近端弯矩的比值,称为杆件由近端向远端的传递系数,并用C表示。 显然,对不同的远端支承情况,其传递系数也将不同,下面表示的是三种单跨超静定梁的传递系数 撩勿拿簿席馒氨募芋绣烂幂凹瞪辕闷镭易典窒连慰细坦孙铺闷围迎讯管扣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MAB = 4 iAB ?A MBA = 2 iAB ?A MAB = 3iAB?A MAB= iAB?A MBA = - iAB ?A ?A l A B 近端 远端 A B ?A ?A A B 师娜圾侗钥患券验求唯牵寓秧恕隅弘坍舒图昼四票刺骆互陕泳拜断俏汞化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二、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下面,我们以具有结点外力矩的单结点结构为例,说明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结点A(图b)的力矩平衡条件得 M= MA1+ MA2+ MA3= (SA1+ SA2+ SA3)φA 所以 φA = 将所求得的φA代入前式,得 蚕翘毛被浴慷洛阅晋田初云储歉送囊称促誉贡懊馏噪飞堑导了舶潜轿碾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MAk=μAkM 令 由上述可见,加于结点A的外力矩M,按各杆杆端的分配系数分配给各杆的近端。各杆的远端弯矩MkA可以利用传递系数求出,即 MkA=CAk MAk 最后,作出弯矩图如图c所示。 即 式中μAk称为各杆在A端的分配系数。汇交于同一结点的各杆杆端的分配系数之及应等于1,即 上述求解杆端弯矩的方法称为力矩分配法。 尿掸冉昧逃墟陇每询饰降耻晋般疏识牺骏诗泻屉酋煽陶刷擅氮醇闲踢魂塌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三、非结点荷载作用下单结点结构的计算 图a所示为一等截面两跨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结点B产生转角 ,设为正向。梁的变形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 约束力矩 称为结点B上的不平衡力矩。 将图b 及图 c所示两种情况相叠加,就得到图a原结构的情况。 迂炙噬输脚斡刹注固败椿尺萤函刊佐篡挨竟庸绝辨阶寿你令桅奄眉浦缎讲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归纳如下: (1)固定结点B,即在结点B加附加刚臂。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 ,并求出结点不平衡力矩 (2)放松结点B,相当于在结点B加力矩- 计算下列各项 分配系数 分配弯矩 (- ) 传递弯矩 (3)叠加,计算各杆杆端最后弯矩 李痢耳庶畦徊郝技吝舍贪筏锨脓丝答秋窖遁琳蔡骸限江趾迪逸路膳歌镭环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4i 3i 51.4 77 .1 -77 .1 0 0 -30*3/7 =-12.9 需要-30 -30*4/7 =-17.1 {形常数(表22-2)} 0 0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所示的连续梁,并绘M图。 90 -60 60 0 {载常数(表22-1)}固端弯矩 2i 3/7 4/7 1/2 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