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参考资料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策略】 1、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 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 3、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 4、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识 前面学习了有关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热力环流?(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地面的风受几个力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式导入) 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岛火山爆发后对欧洲航空运输业影响大,而对北美航空运输影响不大? 观看视频和思考问题 推进新课 (教学法:引导分析法) 过渡: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大气环流,那么,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来了解. 一.全球性大气环流 结合教材P33第一段内容:1.大气环流是指:2.大气环流太阳直射赤道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 30°N高空形成西风并在30°N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高压. C:近地面大气由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形成东北信风.这样,在0°-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P33图左边画出低纬环流. (1)低纬环流 过渡:0°-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那么其他纬度的大气运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讲解: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形成中纬西风. (90°N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气流从高纬流向较低纬度,偏转成极地东风.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的近地面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然后向南北辐散,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高空形成高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分别补充下沉气流,形成中纬和高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思考:全球七个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分析总结: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是高低相间,南北对称分布. 边对图文进行观察、思考,边听讲解分析。 根据低纬环流的分析方法,听取北半球三圈环流的讲解分析思路,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完成南半球三圈环流. 学生读图,结合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并思考回答问题. 理想现实化二(再附加公转条件) 过渡:太阳并不是终年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做周期性南北回归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做季节性移动,那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展示: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 思考讨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有何区别? 分析总结: A.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B. 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思考,总结移动规律并做笔记. 探究: 北半球 海洋和 陆地冬 夏季气 压中心 的高低 (教学法:讨论归纳法、探究学习法) 引导学 生层层 推进 过渡:前面讲热力环流时提到了海陆风,海陆风产生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大陆增温和降温速度快,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并未呈带状分布.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思考: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这个假设否定掉,我们地球表面的气压带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下面以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例分别分析7月和1月海陆气压分布情况.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亚欧大陆理想形状图. 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上冬夏季高低气压状况和气压中心位置不同? 讲解分析:通过多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