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从唯物史观视角看传统儒家哲学的三重范式及其效应.doc
分析从唯物史观视角看传统儒家哲学的三重范式及其效应
分析从唯物史观视角看传统儒家哲学的三重范式及其效应 导读:从唯物史观视角看传统儒家哲学的三重范式及其效应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目前状况,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恢复周礼并倡导仁学,而周礼的核心思想就是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3]因此,孔子仁学是以“孝弟”为出发点的,由“孝弟”而达至“亲亲”。孔子不仅倡导“孝弟”,而且要使这种“孝弟”之道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对“仁” 简介:陈宇宙(1968-),男,汉族,湖南 人,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理由研究。
胡 帆(1976-)男,汉族,湖南蓝山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理由研究。
摘 要:传统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中深蕴着可为今用的重要思想资源。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传统儒家哲学有三重范式:道德-政治哲学、和谐哲学、价值哲学。其中所体现和折射出来的道德理性与政治理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对于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作用。
关键词:唯物史观;传统儒家哲学;道德-政治哲学;和谐哲学;价值哲学;效应
一、以道德修养为原点,以王道政治为旨归的道德-政治哲学
传统儒家哲学首先是道德-政治哲学,即道德政治化,政治道德化,以道德修养为原点,以王道政治为旨归。此一思维模式由孔子所开启,孟子继承、发扬与完善之。朱熹所概括的“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能体现此一特点。[1]
(一)道德哲学:“仁者爱人”
传统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千言万语都只在一个字:“仁”。“仁”这一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但从道德层面上看,主要在于“爱人”和“修身”两个方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2]“爱人”构成了孔子仁学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因为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目前状况,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恢复周礼并倡导仁学,而周礼的核心思想就是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3]因此,孔子仁学是以“孝弟”为出发点的,由“孝弟”而达至“亲亲”。孔子不仅倡导“孝弟”,而且要使这种“孝弟”之道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对“仁”追求的内在动力,这就使得仁学被赋予了一种道德范畴的新内容。所以,孔子又从“孝弟”进而提出“忠恕”。孔子指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为行“忠恕”,也就是实现“仁”的策略。
那么,孔子是不是仅仅把“仁”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呢?不是,他是要把“仁”付诸实践,用“仁”去寻找治国济世之道。他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理想的治国准则。孔子仁学所主张的对人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广泛的、对人的博爱。他认为,求仁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并不在于别人,即“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6]
综而言之,孔子在其仁学体系中,从“孝弟”出发,以此为心理动力,以行“忠恕”作为实现“仁”的策略,提倡对人的博爱,并试图以博爱去调和社会矛盾,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这些观点虽然存在着某些缺陷,但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因为这个过程的实现,是围绕着人这个中心进行的,其仁学充分注意到了人自身的价值,充分肯定了人的能动作用。同时,传统儒家哲学不仅强调“爱人”,而且十分重视“修身”,认为“爱人”是以修身为前提的。所谓“修身”,就是培养自身对道德准则的遵从,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要达到从唯物史观视角看传统儒家哲学的三重范式及其效应由的好帮手..提供, .这一点,传统儒家认为,身体力行是修身的必定途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要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应知仁,但也不能只是局限于知仁,而是更要好仁、乐仁,要把仁作为自己的人生观,以行仁为乐。
(二)政治哲学:“内圣外王”之道
孔子仁学是以“仁者爱人”作为“允执厥中”之天道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准则的。在他看来,要实现这一准则,必须从人的内在修养做起,由内在修养而达至外部事功。如前所述,孔子是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理想的治国准则的,那么,如何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呢?其所设计的路线是,“修己以敬”,到“修己以安人”,再到“修己以安百姓”。[8]具体说来,就是“修己”、“富之”、“教之”。就内在修养方面而言,人们应通过学习和体悟,从内心深处明白“仁”之内在的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使自己成为自觉地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指导行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银川分中心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四调)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陕西西安市长安城乡建设开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VIP
- MEMS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发展.docx VIP
- 中学英语课堂教育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 运筹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doc VIP
- 金丽衢十二校2024学年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肘关节脱位.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