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测试题(做)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学测试题(做)参考资料

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1.大气由 干洁大气 、水汽和大气杂质所构成 2.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10~50 km高度,称为大气臭氧层,其最大浓度层出现在20~30 km高度处。 3.大气臭氧层能够强烈吸收 太阳紫外线 辐射,形成平流层逆温,并对地球生物形成重要的保护作用。 4.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甲烷等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放射大气辐射,对地面形成温室效应。 第二节 大气的铅直结构 1.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 和 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 ,可将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中存在着强烈的平流、对流和 乱流 运动。 3.对流层分为下层(摩擦层、行星边界层)、中层、上层和 对流层顶 。 4.贴地层是指距地面 2 m的气层。 5.对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强烈。 6.平流层和热成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 7.习惯上将 极光 出现的最大高度( 1000~1200 km)作为大气上界。 第三节 气象要素 1.气象要素包括日照、辐射、 温度 、湿度 、气压、 风 、云、 降水、蒸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 2. 天气现象 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 云 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第二章 辐射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1.太阳短波辐射:l mm,lM= mm 0.1~4微米 8 地面长波红外辐射:l 3~80mm,lM=10mm 大气长波红外辐射:l 4~120mm,lM=15mm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J/(s^m2) 或 W/m2 。 3.光通量密度(照度):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单位: lm/m2 (流明) 。 第二节 太阳辐射 1. 太阳高度角(h)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h=90 。- φ + δ (φ 观测点纬度,δ观测时间的太阳倾角即赤纬,太阳直射点纬度) 春秋分δ= 0。,夏至δ= 23.5。,冬至δ=-23.5。 3. 太阳方位角 :阳光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4. 可照时数(昼长) :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所经历的时间数。 5.可照时数 北半球 冬至→夏至 加长 ,夏至→冬至 缩短 。 6.可照时数 随纬度增加 而加长 , 夏季尤为显著。 7. 光照时间 =可照时数+曙幕光时间。 8.曙幕光时间 夏长冬短,随纬度增加而 加长 。 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反射作用。 第三节 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1.地面辐射平衡方程: R=(S’+D)-Rr-(Eg-Ea)=(S’+D)·(1-r)-E0 R(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差额) S’(太阳直接辐射) 4.活动面的热量收支方程:昼 R-P-B-LE=0 夜 –R+P+B+LE=0 活动层的热量收支方程:昼 +Qs=R-P-B-LE 夜 -Qs=-R+P+B+LE 第二节 土壤温度和水体温度 1.温度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2.地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出现在地面热量 收支相抵 时。 3.土壤温度日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湿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地面覆盖物、地形条件和天气条件 4.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日、年较差 减小 ,位相 落后越多 。 5.一天中,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型可分为四种:(图) 日射(受热)型、辐射(放热) 型、上午转变 型、傍晚转变 型。 6.水体热量的主要支出项为 水体蒸发潜热LE 第三节 空气温度 1.随着高度增加,气温日较差 减小,位相 不断落后。 2.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纬度、下垫面性质、地形条件、季节、天气状况 3.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纬度、下垫面性质(距海远近) 4.一天中,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分布型可分为四种:(图) 日射 型、辐射 型、上午转变 型、傍晚转变 型。 5.对流层的平均铅直温度梯度为 0.65℃/hm。 6.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 ,γ 0。 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融雪逆温 7.空气做绝热上升运动时,其温度 下降 ; 空气做绝热下沉运动时,其温度 上升 。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