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索从“怨恨哲学”迈向“友爱的政治学”.doc
探索从“怨恨哲学”迈向“友爱的政治学”
探索从“怨恨哲学”迈向“友爱的政治学” 导读:从“怨恨哲学”迈向“友爱的政治学” 摘要:近年来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对“悦纳异己”发生的兴趣和相关文化论述令人思考。在我们看来。这种文化翻译和阐释实践不只源于学术热情,也是对当今台湾精神状况的焦虑与不满的表达:透过对“悦纳异己”的译介与阐释来介入当下现实,为重建族群之间、两岸之间、本土外邦之间的 性关系。寻找一种哲学 学的参照。从“怨恨现代性”的分析到对“和解”可能性的探讨,从“大和解”论述到“悦纳异己”说的引入,都表明当代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对“宽容”精神的坚持。这或许可以成为转变当前令人困惑的当代台湾社会状况的一种力量。
关键词:“怨恨哲学”;“友爱的政治学”;“宽容”
1008—1569(2008)01—0133—11
一、“悦纳异己”概念的“冒现”及其历史现实渊源
关注台湾当前文艺理论思潮者也许会注意到一个有意味的现象,即:“悦纳异己”这个语词在近年的突然“冒现”。“悦纳异己”是台湾外国文学和哲学界对英文语词hospitality的翻译,此概念源自于拉丁文hospitalitas,最初缘起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希伯莱时期的宽容而热情待客的文化礼仪精神:即对他者或异己的接纳和包容。2006年,台湾学界突然对“hospitality”发生了浓厚兴趣,《中外文学》推出“论悦纳异己”专辑,收入《外邦女子路得》(李有成)、《谁是外邦人?:析论萨依德的(弗洛伊德与非欧裔)》(单德兴)、《德希达与“悦纳异己”》(傅士珍)等系列文章,从《圣经》中的路得事迹到中古时期的慈善收容制度,从佛洛伊德到德勒兹,从列维纳斯到德里达……广泛触及和讨论了“悦纳异己”的缘起和在当代西方思想中的历史回响,以及在文学文本(包括华人文本)中的体现。
“悦纳异己”思想在台湾学界的登场有其国际学术背景,留下了欧美学术思想的深刻印记。其中两位思想家的思想遗产尤其值得注意,其一是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解构批评的精神遗产。德里达的解构批评对台湾知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80年代反抗威权统治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这位解构主义大师的与世长辞引发了世界范围内重新解读解构主义的思想运动,人们对德里达后期思想即“友爱的政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为台湾思想界重新认识德里达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德里达辞世后,台湾出现了系列怀念文章:如陈真的《德希达:举手投足皆文章》,蔡筱颖的《哲人已远叛徒将成典范·德希达“还没有学会接受死亡”》等,2006年《哲学与文化》革新号第384期推出学术化的“德里达专题”。与1980年代《当代》杂志的“德希达专辑”以及1992年《岛屿边缘》的“拼贴德希达”专辑相比,近年台湾理论界对德里达的理解和认识已发生微妙变化,人们开始重视其“世界公民的胸怀”及其后期思想中的“友爱的政治学”倾向。台湾学界对德里达接受的这一转变,源于德里达思想自身的历史变迁,也源于台湾知识界深层内在的需求。
影响台湾学界对“悦纳异己”产生兴趣的另一思想家是法籍犹太哲学家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中外文学》2007年推出“列维纳斯专题”,赖俊雄在征稿启事中如是说:“列维纳斯透过与‘他者’的‘面对面’(face-to-face) 分析,细腻地建构一套‘他者哲学’(或称‘第一哲学’),探究深埋千年‘逻各斯’(logos)层层迭迭土壤下存有的原初状态,开显‘他者’对‘自我’不能反逆性的优先与绝对关系,以挑战西方传统以‘自我’为基石的‘主体’哲学。简言之,对列维纳斯而言, 的核心在于‘他者’的激进他异性(alterity)对‘自我’整体霸权 与幻想作当下性的永恒干扰与抵抗;亦即, 的抵抗是永恒的当下(The ethical re-sistance is 从“怨恨哲学”迈向“友爱的政治学”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the presence of infinity)。”
其实,台湾学界对德里达和列维纳斯“悦纳异己”思想的兴趣不只在于赖俊雄所说的以“在地”方式积极“介入”国际学术的循环,也源于应对和阐释当代台湾现实理由的实际需要,源于当代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内在的精神需求。在《中外文学》“论悦纳异己”专辑的弁言中,傅士珍先生谈到这一现实背景,她把2005年发生在高雄的泰国劳工事件和法国对有色外来移民的排斥联系起来深思,指出“论悦纳异己”之关切所在,“乃在今日社会无可避开的‘外来者理由’。由于全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人口、资本、文化流动,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可以不去面对‘异’族与‘异’文化对‘自己’的存在与生活造成的冲击与影响,以及在冲击中形成的扦格龃龉,甚至冲突与灾难。”这一在全球各地常常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