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论白马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docVIP

简析论白马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论白马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doc

  简析论白马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简析论白马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导读: 摘要:现代服饰传入后,白马人通过在节日庆典中穿戴传统服饰实现了对它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传统大众服饰及其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呈现出服装制作现代化、服饰商品化、传统服饰礼服化、男性服饰变异程度大于女性服饰、地域象征性服饰衰落而族群象征性服饰复兴等特点。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白马人服饰文化发生变异的主要理由,而促使传统服饰得以传承并趋于复兴的主要理由,则是白马人不断增强的族群意识。   关键词:白马藏族;传统服饰;传承;变异   1005—5681(2013)03-0160-04   白马藏族是生活在甘、川两省交界处的少数族群,俗称白马人,总数过万。在特定的条件下,白马人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服饰文化,并代代相传,留存至今。然而,在传统服饰的传承过程中,由于白马人所处的环境产生变化,其服饰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本文通过对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穿戴情况的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白马传统服饰及功能的传承与变异现象,并分析产生的理由及特点。   一、白马人传统服饰目前状况   (一)在节庆活动中传承的传统服饰   目前文县白马人传统服饰穿戴人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场合集中在春节期间的各项欢庆活动中。根据穿着者身份的不同,白马藏族服饰主要分为普通大众服饰和宗教仪式服饰。   普通大众服饰中男装较为简单,以“沙尕帽”为主要标志。该帽为插有白色鸡翎的圆顶荷叶边白色小毡帽。相比之下女性服装较为复杂。老年妇女大都头包黑色布帕,身穿青黑色长衫,脚穿绣花布鞋,并佩戴手工绣制的荷包。青年女性节庆时多穿五彩百褶衣。这种衣服颜色艳丽,上下连体,下端百褶,领口、袖口及背部有花边或者绣花图案装饰,是白马人较有特色的服装。年轻女性们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穿戴黑、红底花边马甲,头戴沙尕帽或者鱼骨牌。中年女性服饰则介于老人和年轻人之间。   宗教仪式服饰主要指白马人春节期间跳面具舞时的穿戴,以“池哥昼”和“麻昼”服饰为代表。这些装扮一部分与围观群众所穿戴的传统服饰类似。甚至保留了大众服饰在传承中逐渐衰亡的某些服饰元素。同时,还有一些与大众服饰完全不同的衣服样式。   “池哥昼”队伍一般由四位池哥、两位池母和2—5个知玛组成。池哥代表男性形象,头戴插有锦鸡尾翎与彩色折纸的面具,身穿白色羊皮袄,腰系毛织腰带,其间挂有一串铜铃,身后戴山羊皮卷尾,脚上穿牛皮作底、绣着米字花纹的番鞋,扎绣花绑腿。左手持剑,右手拿牦牛尾,威风凛凛;池母头戴插五彩纸花的面具,身穿花边衣,脚穿牛皮与麻布制作而成的番鞋。知玛的性别有男有女(表演者皆为男性),是“池哥昼”中逗乐的丑角,其装扮以丑化为目的,男女皆不戴面具,脸抹锅底灰。通常男者头戴旧草帽,身穿麻布长衫(有些地方知玛身披旧床单、旧毛毯),手持破扇与拐杖,脚着旧草鞋。而女性知玛则头戴青黑色帕子,其上用萝卜皮做成仿鱼骨牌,手拿犏牛尾,脚穿破凉鞋。   现在薛堡寨人每年正月十五还有跳“麻昼”的习俗。“麻昼”也称“十二相”,表演时由两个池哥在前领路,两个小鬼紧跟其后,最后面是六个生肖面具。薛堡寨“麻昼”中的池哥的服饰与“池哥昼”中池哥的服饰基本相同:小鬼头戴面具,面具相貌与池哥类似,面部表情狰狞。跳舞时小鬼身穿白衬衣,外套黑色花边马甲,腰系红色毛织腰带,腰间系带穗长条状荷包,腿上绑“白缠子”(即缠在脚踝到膝盖的白色绑腿)。头戴猪、鸡、龙、虎、牛、狮面具的生肖所穿服装颇似戏曲服装,上衣为红、绿、蓝、黑等色的绣花锦缎,下裙为红、黄、蓝、绿、粉、紫等色的一色裙子,左右手中各拿一条红绿黄三色布条叠加而成的彩带。   在传承中,知玛和小鬼的衣着还保留有一些大众服饰中几乎消亡的元素。为了丑化知玛,白马人总会给他们穿着一些“过时”的服装。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女性都不戴头帕了,其传承正日趋弱化,而女性小知玛头戴布帕无疑是对这一传统习惯传承方式的补充。再如以前白马男子日常服饰之一的麻布长衫,现在即使是在节庆期间,也很少有人穿戴。而某些村寨的男性知玛却穿着麻布长衫走家串户。虽然穿在知玛身上的麻布长衫略显破旧,但从服饰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却弥足珍贵。此外,白马人以前穿番鞋,并在小腿上裹棉、麻或毛缠绑腿,现在即使在春节期间人们也多穿球鞋、胶鞋与皮鞋。而番鞋、绑腿却被“麻昼”中的小鬼传承下来了。   (二)白马人传统服饰的变异现象   服饰在传承过程中,总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自身观念的转变等理由而发生变异。早在清代,白马人的服饰就曾发生过变异。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皇清职贡图》曾记载文县番民“近亦多有效民间服饰者”,而光绪版《文县志》也说白马人“富者衣服与汉同”。寥寥数字,却透漏出白马人服饰变异的诸多信息:至少在《皇清职贡图》成稿的乾隆二十八年,白马人服饰就开始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产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