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许昌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宋民谣中的颂廉反贪 王春瑜 两宋时期的许多民间谣谚,反映了人们对清官廉政的美好期望赞颂;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而且有的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控诉了贪赃者的罪恶,贪污行为的无耻;反映了广大民众遭受掠夺与勒索的痛苦和辛酸;从而,成为传统的反贪文化内容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又如: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真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也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民谣:“世上正事三件:畜收、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骗盗、贪索和赌钱”。 (选自《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都反映了人们对清官廉政的美好期望赞颂;同时也表现出 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B.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后多成为宋人的口头禅,转 化为歌谣民谚中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C.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 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D.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 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 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B.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 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C.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 难欺”“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等。 D.民谚“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 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宋的民谣谚语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代表了民众的意志和情感, 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B.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富 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