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识记重点词义并理清文章结构(找出至少三种表达方式)。 2、品味作者对月夜的景色所做的美妙的描绘。 3、结合背景,理解作品意境,谈谈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随 笔 1、学生自行齐背课文 2、导入: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的伤怀之情,平凡的月光牵动着文人的情肠,每每提起月,老师总忆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是啊,这盈亏圆缺的月光包含着多少期盼。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一篇赏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2分钟) 3、预习检测:①检测学生有关作者和背景的相关知识; ②检测重点词识记;③背诵课文抽查;(3分钟) 4、学案检查情况反馈; (1分钟) 5、解读目标及评价标准; (2分钟) 6、小组领任务及交流备展; (10分钟) 7.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追问。(20分钟) 8.达标测评(10分钟) 9.梳理小结(4分钟) 学法指导: 正确翻译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信”“达”“雅”三字原则。“信”,指要忠实原文,“达”指文意要通达流畅,“雅”指要有文采。 2、以直译为主。 3、灵活运用翻译的基本方法,即“留”“补”“删”“换”“调”。大意是,该留的留,指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异不大甚至无差异的;该补的补,针对省略了主要成分的文言句子;能删的删,指一些只有语法意义的虚词;该换的换,指那些要用现代汉语来解释的文言词语;需调的调,指调整某些词语的顺序。 教学反思: 本文学生背诵翻译的情况不错,理解作者的情感需要结合背景,受阅历的局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到位,需要老师点拨到位。 学习重点: 品味作者对月夜的景色所做的美妙的描绘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苏轼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一、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的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2、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翻译全文。(把译文时遇到的疑难词句写下来) 二、预习检测:(抽查目标一的达标情况) 二、交流探究: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点拨:先回忆表达方式有哪些,然后可以按照文章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找出文中相关句子进行赏析。并说说东坡所写之景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心境) 预设:“庭下如积水空明”中“如”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点拨:品修辞、品虚实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苏轼的这一番感慨呢?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同学们,做此题时,不妨结合背景思考。 4、课文短短84字,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 点拨:回扣知识链接思考 三、拓展延伸: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四、梳理小结:说说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指导:可以从内容、情感和写法方面探讨 课外资料阅读:王照水《苏轼传》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东方龙吟《万古风流苏东坡》 学 习 过 程 教学随笔 学 习 过 程 教学随笔 学 习 过 程 教学随笔 课后反思 6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