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公共课件:模块六
模块六 安全用电 课题一 安全基本知识概述 【任务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尤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 【知识链接1】触电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成的伤害。触电分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电伤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2.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知识链接2】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1.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感应就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致命的危害就越大。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1)感觉电流: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3mA)。 2)摆脱电流: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0mA) 。 3)致命电流: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mA)。 2.电流的作用时间 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愈易造成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据统计,触电1~5min内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10分钟内60%救生率,超过15分钟希望甚微。 触电保护器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额定断开时间与电流乘积小于30mA·s。实际产品一般额定动作电流30 mA,动作时间0.1s,故小于30 mA·s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 3.电流路径 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 4.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各部位组织的电阻以皮肤的电阻为最大,当人体皮肤处于干燥、洁净和无伤痕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可高达100 KΩ左右。但若除去皮肤,则人体的电阻将下降到600~800Ω;若皮肤处于潮湿、受伤或带有导电性的粉尘时,人体的电阻会大幅度降低到1KΩ左右。人体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感,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亡可能性就更大。 【任务二】触电方式 人体触电主要方式有两种: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体以及跨步电压。直接接触又可分为单极接触和双极接触。 【知识链接1】单极触电 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极触电。如图6-1所示。 【知识链接2】双极触电 双极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 。如图6-2所示。 【知识链接3】跨步电压触电 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 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以0.8 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 。如图6-3所示。 课题二 安全技术措施 【任务一】防护措施 预防触电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采用安全电压,保证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采取屏护,保证安全距离,合理选用电气装置,装设漏电保护装置和保护接地、接零等。 【知识链接1】采用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频率为50~50赫)有效值50伏。 国家标准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或额定值,这些额定值指的是交流有效值,分别为:42V、36V、24V、12V、6V等几种。 【知识链接2】保证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 所谓绝缘是用绝缘物将带电导体封闭起来,使之不能被人身触及导体,从而保证安全。一般使用的绝缘物有瓷、云母、橡胶、胶木、塑、布、纸、矿物油等。 国家标准规定: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