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可编辑).doc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可编辑).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可编辑)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成 果 总 结 报 告摘要: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和产业规模高速增长,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面向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下的新形势,如何加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建立适应汽车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并加强建设,实现教育创新,是本课题研究与探索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高职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面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汽车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向科学技术含量凸显的汽车工业、面向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下的新形势加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办的高职专业,办学时间较长,办学基础较好;如何利用多年积累的资源和办学经验,转变观念,在竞争激烈的高职教育领域,科学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形成特色,求得生存和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1 课题研究的调研综述 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两年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并完成了相应的调研报告。项目主持人李美华和赵海波、张涛等老师先后参加了200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的“全国汽修职教核心专业课示范课程”的培训,到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一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沈阳大学、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及十余家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白福轶老师还先后到浙江万达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富士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杭州萧山人事局及人才市场、昆山市人事局及人才市场、吴江市人事局及人才市场、苏州市人事局及人才市场、东北大学等企事业单位调研,收集资料。 调研内容包括汽车制造厂、销售服务公司、汽车维修厂、汽车4S店等生产经营情况、应用技术情况、人员结构和人才需求等;各高校专业设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等,从而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调研情况和具体分析意见如下: 1、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汽车技术含量的快速增加,一方面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人做好营销工作;另一方面需要一支庞大的掌握汽车先进技术的人去进行后期服务,这样才能赢得更为广泛的汽车市场。 2、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业从过去汽车运输保障体系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汽车维修已从传统的以机械修理为核心,向以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维修发展。借助各种先进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及仪器的“七分诊断”的工程技术人员(称之为汽车医生)和“三分修理”的一般技术工人(称之为汽车护士)转变了传统的汽车修理形式。因此,需要大量的掌握先进汽车技术和先进汽车维修设备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 3、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辽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汽车营销与后服务、依托道路的物流、客流业都呈快速增长之势,但在组织指挥、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维修检测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瓶颈”。 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院办学之初,就确定了“把沈阳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定位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以学院发展办学指导思想为指导,依据现有学科专业资源,以市场用人为导向,考虑办学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定位。 人才培养规格:很好的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考虑普通高校宽的生源结构和多规格的培养要求,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众多人才满足工程和生产一线需求;少数特殊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技能。且以众多满足工程和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形成企业欢迎,学生发展快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力强、素质好、有后劲的汽车生产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教育的本质属性取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高技能性理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高职究竟是培养什么人的教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远非如此。对它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不断思考、确证和求真的过程。从“高层次实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界定,经历了多次转换和嬗变,而每一次变化都凝结着人们的智慧探求,都更加趋近了高职教育的本质。高技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