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教学课件-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pptVIP

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教学课件-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目标 一是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协调; 二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三是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 (1) 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2) 建设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3) 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过程 (1) 初级阶段 (2) 生长阶段 (3) 高级阶段 * * * * * * * *  (九) 应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是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在计算机支持下,实现对环境信息的输入、输出、修改、增加、删除、传输、检索和计算等各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操作,并结合统计数学、优化管理分析、制图输出、预测评价模型、规划决策模型等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复杂有序、功能完整的技术工程系统。它既是各种环境信息的数据库,又是环境管理政策和策略的模拟试验室。 功能: 生态系统 人 类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关系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生态规划思想的提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 生态规划早期较成熟的理论源于德国学者杜能(Thunen J H,1826)的区位理论; 20世纪初,生态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种大背景下,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快速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态规划的思想逐步成熟起来。现代生态规划的奠基人麦克哈格(1969)著《设计结合自然》; 生态规划实质上是模拟自然而进行的人为规划,以促进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有计划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特点: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 生态规划的目的 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解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二) 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 ①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性能、自然生态过程特点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②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 ③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 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1. 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规划中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使系统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原则 协调就是要保持各层次、各要素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有序和动态平衡,保持近期和远期目标的一致性。共生就是使系统实现多重效益的并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3. 高效和谐原则 是将人类聚居地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相互制约原则 生态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之间可能存在促进关系或抑制关系。生态规划要有利于系统中制约关系的存在,增强系统的反馈调节能力。 5.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生态规划要综合考虑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城乡现状布局,搞好生态功能分区,既要发挥不同功能区的作用,又要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协调。 6. 最小风险原则 生态规划要依据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原理,使系统中的组分、要素处于最小风险状态,系统才会健康发展。 7. 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造福,使人类社会的代际间能公平发展。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一) 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 1.景观规划模式 核心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性,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使自然的开发与利用、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特性、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 2.景观生态学模式 Forman(1995)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原则的景观格局利用优化方法,其核心是将景观生态学原则与不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相结合,以发现景观利用中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生态学途径。 3.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由Morgan(1998)和Treweek(1999)分别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是通过对环境影响进行识别、描述、预测和评价、分级,并将环境要素在某一尺度上,如农业、交通、城市发展、林业、资源管理等与环境规划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4.乡村规划模式 Golley 和Bellot(1999)提出了一种新的乡村规划模式,将规划过程分为: 特点是突出公众的参与和方案多标准的分析评价。 (二) 生态规划的主要类型 生态规划按空间尺度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