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话短说》》—Unknown.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观念 2 (说明:由于本人缺乏关于伊斯兰和印度等文化体系的充足知识,因此这里的观念故事基本上是中西故事。 特表歉意) 千年观念故事 1.传统和信仰的时代1000年时的中国是军事软弱的宋朝,但宋朝却可能是当时世 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且有着当时第一流的科技和文化。毕昇的活字排版发明应该被认为 是1000年来第一号文明成就。宋词和国画也可能达到了中国诗画传统的最精美阶段。相 比之下,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的西方人战战兢兢但平平无奇地度过了被认为可能是世界 末日的1000年。1000年前似乎是西方文明的低谷,但慢慢走向辉煌;而1000年前是中国 传统文明的高峰,但却走向衰落。与此类似,其他东方传统文明也在近300年里衰落了。正 如汤因比所编造的历史神话: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死了,只 3 有西方文明保持活力,而中国文明虽然没死,也只是勉强维持。我们不喜欢这个缺乏美感 的故事,但它略有几分真实,所以更令人不快。虽说成事在天,毕竟谋事在人。谋 事意味着指导人们行为的观念是形成历史的最重要原因。科林伍德也指出,历史归根到 底是心灵或观念史。 西方中世纪虽以基督教替代了希腊思想成为主流传统 (类似于秦汉终结了中国百家 争鸣时代),但也继承了不少希腊思想遗产。安瑟伦大概是西方近1000年里的头个思想 家,他对信仰问题的论述虽妙,但基本上承袭数百年前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的思想。在德 尔图良看来,信仰无需知识理由,知识的局限使我们不可能用知识去谈论心灵最深刻的追 求,最深刻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 (absunium )也即荒谬的,而荒谬才需 丨目仰。奥古斯丁 则进而认为相信以便理解,显然,只有相信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才能理解世界的奇迹 本性。这种纯神性的信仰思路一直到安瑟伦尚无明显变化。阿奎那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经院思想家,他的贡献是建立一套逻辑的神学论证,以此证明基督教信仰不仅有非理性的 精神魅力,而且怡好天然有着理性上的必然性,因此基督教从此又具有了世俗知识的普遍 观念力量。由此可见为什么神学家们那么重视亚里士多德逻辑,他们似乎相信,如果能够 为一个信条制造出逻辑上可接受的论证,那么它就是无疑的。中世纪虽然没有伟大思想, 但却增强了逻辑训练,甚至由于迷信逻辑而制造出许多由于严格琐碎而变得愚不可耐的论 证。这种逻辑主义的好处是保持了西方的逻辑思维传统的优势,坏处是助长了用逻辑代替 真实的偏执思维。后来西方思想中一直存在着逻辑迷信,可能与此有关。20世纪的分析 哲学就经常搞成现代琐碎论证。其实用完美的逻辑表达出来的观念也 可能是妄想。 逻辑的最大意义或许还不在推理产生的知识,更深层的意义应该是它对语言的改造。 在逻辑引力作用下,语言会产生有着密切逻辑关系的概念系统,这样的语言比较适合 用来形成和表达理论思维。西方强调逻辑和理论思维,因此形成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这可 能是科学产生在西方的一个原因。古代中国虽有非常先进的技术,但缺乏逻辑性语言而没 有形成科学理论。中国传统思想并非不合逻辑,只是思想重心和语言体系显然偏向文学。 以朱熹和王阳明为代表的中国宋明观念有时被认为是中国除先秦外的另一个思想高 峰,被现代新儒家称为新儒家时代。这更像是现代新儒家自高身份的说法,把新儒 家说成一个高峰好像因此就可证明现代新儒家也是一个高峰。宋明的理学和心学在史学意 义上来说确是大事,但在思想学理上却非伟大进展。如果一种思想算是伟大进展,那么它 至少要在问题体系、概念体系或方法论和思维技术中至少某一个方面上有所突 破。可是理学和心学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没有重大的创造性突破,只能说是略有些新意的注 解性工作。而且,理学和心学主要继承的是孟子一系的思想而并非完整的儒学,孟子的儒 学视界比孔子就已差了许多。 与阿奎那的努力相似,朱熹和王阳明也试图把儒家原理证明成必然的天经地义,不过 方法却十分不同,阿奎那靠逻辑论证,朱熹和王阳明则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性启示方法, 即依靠类比、隐喻和心理暗示。这种文学性启示法灵活开放,本来自有其优越性,但用它 来进行思想论证却用错了地方。果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格物并不能做到从形而下之 器找出形而上之道。王阳明也正因为发现格物并无所获,于是相信一切道理只需在心 中求。可是求心更是飘渺。这里其实有着主观主义的两个基本困难: (1)内在心理过程 无法证明自身; (2)无法有效地推论他心与我心的一致性。按维特根斯坦定理,如果缺乏 外在标准,我就既不懂自己也不懂他人。而假如要坚持一种驳不倒的主观主义,就不得不 放弃心灵间一致性的要求,可是这样的主观主义又没有任何实践意义。当然,王阳明并没

文档评论(0)

WX:r20090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