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针刺镇痛
第三章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第一节 痛觉和痛觉的测定 一 痛觉的含义 疼痛时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感觉:指人对疼痛的感觉。 痛反应: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甚至个体的主动躲避或逃跑等复杂动作。 ●痛感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 痛反应: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情绪反应:痛苦、焦虑、紧张、恐惧 躯体反应:骨骼肌运动增强、抖动、筋挛、逃跑、攻击行为 内脏反应: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排尿排便反射、休克—血压下降 植物神经反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瞳孔散大 疼痛的特点(属性) 1、疼痛多为复合感觉 2、伴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会影响疼痛的强度和性质 3、疼痛具有“经验”的属性 4、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 二 疼痛的分类 1、刺痛(快痛、第一痛) 特点:感觉清晰、尖锐、定位明确;持续时间:迅发迅消;情绪:弱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射 2、灼痛(慢痛、延缓痛、第二痛) 特点: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定位较差;持续时间:较长;情绪:伴有情绪反应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变化 3、酸痛、胀痛、绞痛(内脏痛、深部组织痛) 特点: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情绪:引起明显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 疼痛的作用 三 测定疼痛的指标和方法 1、观察指标:主诉、疼痛量表测评、神经系统检查 人: 痛阈、耐痛阈 动物:耐痛 2、客观指标:心率、血压、情绪 3、生化指标:5-HT 4、神经痛样放电 痛阈或痛反应阈:即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即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动物实验性测痛方法 1、热刺激法:45度以上 常用热辐射逃避法:热辐射甩尾法(大小鼠);热辐射甩头法(家兔);热辐射抬足法(大鼠); 热触法: 热板法(大小鼠) 2、电刺激法:尾部或后足(大鼠) 3、机械刺激法:用弹簧压力刺激致痛(大鼠) 动物实验性测痛方法 4、化学刺激法:方法及致痛物质 ●涂抹法: 钾离子、氢离子、组胺、Ach、SP(p物质)、5-HT、缓激肽 ●注射法: 高渗生理盐水 ●钾离子透入法: 氯化钾 人体测痛方法 1热刺激法 2冷刺激法:0±5度 3电刺激法 4机械刺激法 5化学刺激法 6缺血法 第二节 疼痛产生的机制及痛觉学说 一 疼痛产生的机制 1 疼痛产生的外周机制: 伤害性感受器:Aδ类和C类纤维的终末分支;是游离或未分化的神经末梢,细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 伤害性刺激的传入神经纤维: Aδ类纤维---传导快痛 C类纤维---传导慢痛 2 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 2 疼痛产生的中枢机制 疼痛信号在脊髓的传递:初级中枢 Aδ类纤维终止于第Ⅰ、第Ⅱ、第Ⅲ、第Ⅴ层。 C类纤维终止于第Ⅰ、第Ⅱ、Ⅲ层。 参与疼痛传入纤维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和SP。 脊髓中传递疼痛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和SP。 疼痛信号在脑内的传递 丘脑是最重要的痛觉整合中枢 边缘系统主要参与内脏痛觉和心理性疼痛的调控 知觉是感觉整合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二 痛觉产生的闸门控制学说 疼痛产生的全过程:伤害性刺激;经由细的传入纤维;脊髓后角的两个重要细胞;闸门开放;启动作用系统的感觉分辨和反应发放系统;快速启动中枢控制系统,监督整个疼痛产生过程 闸门控制说:中心思想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传入信息进入脊髓后,被分别引入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作用系统、中枢控制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长生一系列复杂的痛感觉、痛反应 闸门控制说中三个系统的作用原理 1、闸门控制系统 T细胞(闸):脊髓后角中传递痛觉信息的第一级中枢传递细胞。T细胞兴奋,可直接启动作用系统 SG细胞(锁):脊髓后角中的胶质区细胞,是第一个接受外周信息的细胞,其兴奋,可以突触前抑制的方式抑制T细胞 闸门控制说中三个系统的作用原理 2、作用系统 接受T细胞发生冲动的较高级的中枢结构。包括感觉分辨系统和反应发放系统。 感觉分辨系统—脊髓丘脑束—丘脑—丘脑皮质束—皮质—痛觉 T细胞 反应发放系统—脊髓网状纤维— 脑干网状结构 —痛反应 脊髓中脑纤维 中脑 脊髓丘脑内侧束 丘脑内侧部边缘系统 由脊髓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