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角洲相的.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三角洲相的

第5章 三角洲相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三角洲(delta)一词源于希腊字母(Δ)。 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由于坡度减缓,流速降低,水流扩散,将携带的砂泥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大型沉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万平方公里,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沉积厚度达数十至数千米。 三角洲按蓄水盆地的性质分为湖成和海成两种类型。前者属湖泊相,前面已经讲过;后者为海陆过渡相,是本节讨论的重点。下面先介绍三角洲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三角洲的发育大致经历下述两个阶段 (一)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何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就随之形成了。 (二)决口扇的形成和三角洲的延伸 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坡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期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平面上(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7个三角洲叶体连接叠合而成的。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就是由9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的。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推进可以有很高的速度。世界上一些大河流的三角洲增长速度: 河流名称 陆上面积(万km2) 每年向海推进(m) 长江 2.28 40 黄河 12.2 300~400(沉积厚度可达12cm) 伏尔加河 1.8 289 密西西比河 2.9 91 多瑙河 0.4 27 三、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 三角洲沉积体是河流作用与海(湖)作用在河口地区互相影响的结果。其发育情况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供给大量沉积物和沉积区的下沉。另外还有气候、排水量、河口等各种地质作用、海浪、海流、潮汐、风和陆架坡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个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归纳起来,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河流的作用 1.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 河流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泥砂在河口堆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2.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 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对三角洲的形成也有影响。粗砂容易形成较大的岸坡和较陡的底坡,使外海波浪直通海岸,改造河口堆积体,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二)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当载有沉积物的河水流入安静的水体时,依河水与其流入的海洋或湖泊的水的密度之间的差异,可形成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 为高密度流动,入注水流沿蓄水体的底部形成面状射流(平面喷流),往往形成浊流。由这种底流形成的沉积物被划为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峡谷中的高密度浊流在深海底形成的海底扇即属此类。 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 为等密度流动。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进入淡水湖的地区。沉积物呈辐射状扩散(辐向喷流),流水搬运泥砂的能力迅速消失,结果是形成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 为低密度流动,入注水体沿水体表面面状流动(平面喷流)。大部分海洋三角洲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 (三)气候 气候、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径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1.热带潮湿地区,一般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径流往往大而稳定。化学风化多过机械风化,因而呈悬浮状态的泥砂含量很高。这些因素就造成了比较稳定的蜿蜒曲折的的河道。 2.北极或干旱环境中,降水量变化大,植被稀疏,会出现具有大量底砂的辫状河。 (四)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波浪、潮汐、海流等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可对河流输入的砂泥进行改造和再分配,影响或阻止三角洲向海方向的推进,改变着三角洲发育的形状。当海洋水动力作用远远超过河流作用时,就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或者使原有的三角洲遭到破坏。如我国钱塘江口,潮汐作用极强,河流作用相对微弱,不发育三角洲,而形成向海扩展的漏斗状三角港,称为河口湾。 (五)河口区海底地形 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泥砂堆积,波浪作用不易直通海岸,有利于三角洲形成;否则相反。如非洲刚果河口不发育三角洲,河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