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蒎烯合成吡嗪系化合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pdf

β-蒎烯合成吡嗪系化合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β-蒎烯合成吡嗪系化合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石发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学术知识、敏捷 的思维、创新执着的科研作风、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热情厚道的生活 作风等,都将使本人终身受益,也为我们树立了求学和为人的楷模。在学习与研究中,给予 了作者许多有益的教诲与启迪,在论文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论文研究过程中,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谷文老师和徐徐老师对论文工作给予了许 多建议与指导。系理化分析中心倪传根老师对本论文的色谱分析、红外分析、质谱分析提供 了诸多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感谢林化系所有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师兄同届徐晓维、魏柏松在实验和论文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窗之间的友 谊永远长存。感谢杨丽娟、李好瑾、兰蓝、樊媛媛等师姐,王世康、孟兆杰等师兄,在我进 入实验室早期给予的帮助。 感谢10硕(11)班全体同学所给予的友谊、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我求学期间,我的家人始终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理解,他们的关怀是我最大的动力与 安慰。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朋友! 作者:曲玲 2013年6月       摘 要 β蒎烯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和两个潜手性碳原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是 一类丰富的天然手性原料和手性中间调。利用其特有的立体结构,合成一系列新型吡嗪系 化合物,探究这些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在合成 3-亚甲基诺蒎酮反应中,采用 KOH 为催化剂、37% 甲醛水溶液为羟甲基化试 剂与诺蒎酮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得到 3-亚甲基诺蒎酮,探讨了诺蒎酮与甲醛的摩尔比、催 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体系、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 验法优化了羟醛缩合反应工艺,并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n( 甲醛)与 n(诺蒎酮)为 21:1 ;n(KOH)与 n(诺蒎酮)为 1.5:1;反应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温度 65℃;反应时 间 2h 。在此工艺条件下,3-亚甲基诺蒎酮得率为 92.81% ,纯度为 98.4% ,比旋光度为 25 [] +24.8(c 0.5, CHCl ) 。 D 3 采用丙酮—水混合溶剂,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3-亚甲基诺蒎酮经选择性氧化生成 (+)-2,3-蒎二酮。在 3-亚甲基诺蒎酮氧化过程中,探讨了高锰酸钾用量、溶剂用量、反应 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氧化反应工艺,并确定 了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v(丙酮)与 v(水)为 10:1;n(KMnO )与 n(3-亚甲基诺蒎酮)为 3:1, 4 反应温度 5℃,反应时间 6 h 。在此工艺条件下,2,3-蒎二酮得率为 75.13%,纯度为 98.88%, 比旋光度为[] 16 +255.4 (c 0.5, CHCl ) 。 D 3 以环己烷或甲苯为溶剂,分别用乙二胺、邻苯二胺、1,2-环己二胺作为胺化试剂, Amberlyst 15 作催化剂,N2 保护且胺过量条件下,加热回流,将 2,3-蒎二酮转化为亚胺 Schiff 碱,其较佳选择性在 91~100%范围不等,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旋光性。以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