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__苏联的经济改革4444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其人其事 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 勃列日涅夫其人其事 1964-1982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有人说过,是在斯大林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比较典型的党的领导干部,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执行者,但绝不是一个合适的领袖人物。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采取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评价(失败原因): ①“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②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 ③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7-9课检测 1- 10 AACAC BCACC 11-20 CDCAC DACBA 21-30 CABDC DABBD 31-36 CCBAB D 材料一:课本P5 、P46 材料3、4问:P42-P43 * * *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内容、评价(积极.消极 ) 2.新经济政策 背景、目的、时间、内容、特点、实质、意义(理论.现实)。 3.斯大林模式 背景、确立、表现、评价(积极.消极.对其他国家) 14课合作探究苏联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探索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有哪些启示(或经验教训) ? 参考答案:1.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2.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3.国民经济各部门要按比例协调发展;4.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应充分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6.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7.要充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苏联的经济改革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3.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4、阻碍生产力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1985-1991) (1964-1982) (1954-1964) (1929-1953) (1921-1928) (1918-1921) 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内容、评价、结果)自学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1:结合教材内容和下列图片,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背景? 1953斯大林逝世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共二十大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体制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根据所学,回答问题:如何理解材料对赫鲁晓夫改革评价? 积极影响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业、科技)。 消极影响(失败原因) 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2) 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4)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7 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复杂的性格和毁誉参半的一生。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内容、评价、结果) 自学成果展示 局限 成效 农业 工业 评 价 措 施 背景目的 勃 列 日 涅 夫 改 革 类 别 ①工业利润提高②国民收入增加③农民积 极性提高。70年代……80年代初全面滑坡 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勃氏后期保守、改革停滞③与美国军备赛,……使经济减速甚至滑坡(败因) ①纠正混乱②继续革除弊端; 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①扩大自主权; ②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④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哪些方面一定的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