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语高手养成记——关于“句读”
英语高手养成记——关于“句读”体验外教的英语课:/sessionhall.html?uid=sophie留学的时候发现,punctuation(标点)rules really matter。大概语言的演进都遵循一些相似的规律,就像我们的古文,一开始是没有标点的,逐渐地在哪些地方断句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并用“,”“。”表示语义的改变等。In English, it’s the same. 当然不是说它们一开始并不断句,而是一些用法习惯也是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在学术书写时。而作业判定体系里就有一项是格式问题,如果成绩出乎意料的不高,大概可以从这方面找找原因——句读之不知,真的就惑之不解。其中有一项,是中国的英语老师可能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在三项或以上并列时,最后一项之前要加逗号:The Oxford comma is the comma that precedes the conjunction (在…之前…:to precede;conjunction:连接,名词)before the final item in a list of three or more items。这有个学名,叫牛津逗号,是因为这个传统是由牛津大学的编辑出版人开始使用并保留下来的。As someone comments it, to call it the Oxford comma gives it a bit of class——这样叫这个标点符号有一点阶级属性的感觉,就好像出门前理了理衬衫前襟的褶皱一般,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这一称谓就逐渐被替换为Harvard comma,也是因为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原因,或者就叫做serial comma(序列逗号)。而强调使用的原因则在于,omitting the final comma may cause ambiguities, whereas including it never will(to omit:忽略,相较to ignore而言,后者主观色彩更明显;ambiguity:歧义、不清晰;whereas可与however替换).并且你可以看见,这个逗号通常和and成对出现。但有一点,也许是之前遇到的英语老师忘提的,那就是如果遇到最后一项本身也是由and连接时逗号该放哪一位置、是否还同样加and。相当长一段时间笔者都尽量避免这一尴尬的书写,现在知道即使如此,在整体这项之前仍然要用,+ and连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看到有两个and紧挨的句子时并不会感到奇怪,就像:The meal consisted of soup, salad, and macaroni and cheese(to consist of:由…组成…)。另外,逗号和and的使用也可以让复杂的句型更清晰,就像我们学习时通过找and, however, but等给句子理解带来的方便,逗号也有类似的功效。不过,现在人们也习惯在一些特别简单的句子里省略这一逗号,比如:The flag is red, white and blue.而以上这些狭义的标点符号,是作为格式和态度的存在,就像中文里的五言七律。还有另一些“标点符号”,它们主要在与人对话时出现,本来是停顿和增加对话的时间,却会给人带来更流利的感觉,这些第二层意义的“标点符号”,就是肢体语言和对话习惯。比方说保持微笑和注意呼吸,无论你的英语在何水平,它们都能带来自信,甚至是在卡壳了、忘记该说什么时,后者也能让对方以为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是重点,而事实通常也的确如此。又比方说,与其使用那些使劲背下来、文绉绉的英文难词(都是人,外国人在听到难词时也会对说话人有这种印象),不妨辅之以具体的事例、knowing how to use the words in context(in context:在语境中),因为这些句子通常构成简单,而且句读分明、通常须等待对方的反应才能进行下去,也就给了自己更多“喘息”的时间。再比如,当听到对方用一些你并不理解的习语和固定搭配时,大胆问出来,就像书写时的“Sorry.”/“Pardon?”,这并不会让人觉得自己无知,也反倒给了对方整理思路的机会。其实这一部分的英语学习也很像中文,特别是古诗词。我们一开始只知道有逗号、句号,但并不特别清楚使用的原因,甚至于其代表的规范礼仪。这既需死记硬背的方法,也需日常勤加练习,尤其是口语阶段,因为它是拆掉了句读这一框架结构后自然的停顿和空白。And you can learn a lot from mimicking(模仿)the way a native speaker speaks:一些伟大的演讲者则是句读和句型高超的组合者,排比的气势、疑问反问的经典搭配,往往引人入胜、震撼人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模仿一些范文的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