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周刊 总第53期 2013年12月9日 本期编辑:杨威 温州滨海学校教科室主办 计算机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计算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也日益增强。 计算机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科学家经过艰难的探索,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史前史 算筹 算盘 机械计算机 提花机 差分机与分析机 模拟计算机 算筹又称为筹、策、算子等,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来技术、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的演算工具。 算筹在中国的起源很早,中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429——500)借助算筹为计算工具,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吧圆周率数值推算到气味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算盘也称珠算。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工具,素有“中国计算机”之称,是由古代算筹演变而来的。 法国科学家布莱斯·帕斯卡是公认的制造机械计算机的第一人。 1623年,德国人契克卡德为开普勒制作了一台机械计算机.它可以进行六位数的加减法. 1971年,瑞士的尼克莱斯·沃尔斯教授将自己发明的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命名为“Pascal语言”就是为了要纪念帕斯卡。沃尔斯一生还在计算机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1984年获得了“图灵奖”。 关于Pascal语言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 法国机械师约瑟夫·杰卡德(Jacquard)在中国束综提花机的基础上发明了新一代提花机,用穿孔纹版代替花版。 它的打空工人可以视为最早的“程序输入员”. 英国人查理斯 巴贝奇(Charles Babbage 1792-1871年)在1822年发明出第一台差分机. 194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写作了《通信的数学基础》一书,由于香农在信息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被誉为“信息论之父”。 1941年,楚泽的电磁式计算机Z-3完成。 电磁式计算机叫Mark I,也叫“自动序列受控计算机”,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计算机“史前史”里最后一台著名的计算机,发明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艾肯博士。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冯.诺依曼 ENIAC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 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发明,他也因此,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ENIAC”的体积庞大,成本很高,使用不便。其实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 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一、电子管计算机 1、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 2、主要用途: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 一、电子管计算机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器和输出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 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 9+9÷3=? 大脑 脑神经元的思考 (用四则运算规则和九九乘法口诀) 9÷3=3 一、电子管计算机 9+3=12 9+3=12 大脑 大脑 9+3=12 收集信息 运算 控制输出 输出 9÷3=3 9+3=12 输入器 输出器 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 中央处理器 二、晶体管计算机 1997年,《时代》周刊记者在评选年度风云人物的文章里写道:“新泽西州,50年前的这个星期,1947年12月23日一个细雨朦朦的星期二午后,当贝尔实验室两位科学家用一些金箔、一些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曲的别针来展示他们的新发现时,数字化革命诞生了。 二、晶体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 二、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的优势 尺寸小、重量轻
文档评论(0)